【育儿小贴士】BB脱肛或涉肌肉发展问题 医生教幼儿便便好方法!

撰文: 王淑君
出版:更新:

不少长辈或者家长对BB有没有便便都非常紧张,有时会尝试紧抱BB双脚,让屁股凌空,“逗”他们上厕所。有传言指,这种催谷BB上大便的做法,会引致BB脱肛,即是直肠末端的部分会跌出肛门而外露。儿科医生陈少儒指,这种情况确是有机会发生,如BB的大便太硬,亦有可能引致更严重的肛门擦伤、红肿,甚至肛裂出血。

(VCG图片)

逗BB上大便,是很多长辈常用的照顾方法,想让孩子更易排出便便。近日,网上流传一条“凑仔100错”的片段,其中指逗BB的做法有机会引致脱肛。

儿科医生陈少儒解释,脱肛即是直肠末端的黏膜从肛门露出体外,“貌似猪润肠”。他指,逗BB的动作会调整直肠角度,也会令肚子有向下推的压力,让BB感到便意,也更易排出大便。如大便较硬身,又或是BB很用力排便,偶然也会看到直肠的黏膜部分凸出肛门之外。不过,医生说不用太担心,当排便完了,凸出部分会自然缩回体内。

假如父母留意到直肠末端长期凸出,有“脱肛”的情况,宜尽快向医生求诊,因为有机会是涉及婴儿括约肌无力、先天失禁、神经系统或肌肉发展出现异常,也有可能是肺部等内脏问题,导致肚内压力大,而出现脱肛。

(VCG图片)

陈医生亦提醒家长,如果逗了很久,BB仍未排出大便,便应该停止。“一般而言,BB很少会出现便秘的情况,假如长期没有排便,便需要让医生查看原因。”而颈椎未发育成熟,或是患有肛门和肠道疾病的BB,更不应该用上述的方法如厕。

小心肛门擦伤及肛裂

陈医生表示,婴孩因脱肛而求诊的个案很少,反而因大便太硬,而导致肛门红肿、擦损,甚至肛门破裂、出血的情况较常见,而以上情况会让婴儿感到疼痛,更不愿上厕所。

(VCG图片)

预防胜于治疗,医生建议家长多留意BB的大便状态,3个月以上的婴儿亦能按情况多摄取水份,6个月大后更可以给予高纤维的食物,如捣烂了的蔬果,增强宝宝的肠道蠕动,以及软化便便。

医生又指,当小朋友可以坐痰罐的时候,就不用再“逗”,因为能发挥相同的作用。而较小的宝宝,如家长不想用“逗”的方式,可以让BB平躺床上,把他们的脚分开并向上拉高,另一方面慢慢按摩肚子,也可以刺激肠道,让便便更易排出。

《香港01》App,浏览更多亲子资讯,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