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的觉悟】子女为最大动力 八成吸毒母亲成功戒毒
香港中文大学社会工作学系与香港路德会社会服务处合作,自2015年9月起推行吸毒家长全人亲职辅导、教育及支援计划,成功协助超过八成有吸毒行为的母亲戒毒,以及全部婴幼儿能成功接种疫苗和接受健康院成长监察评估。摄影:陈乐希
普遍母亲成功戒毒 亲职效能感获提升
中大社工系就计划进行成效评估后发现,多于四成半母亲参加计划后停止吸毒;又多于三成半母亲没有复吸。而大部分母亲的亲职效能能也显著提升,例如她们认为自己对为人母亲有更大的承担,也更能协助子女健康地成长等。研究亦发现她们参加计划后的亲职压力有所增加,中大社工系副教授陶兆铭解释,家长在肩负照顾孩子的责任时会面对压力和困难,但为人母亲令她们体验到不同方面的个人成长,使其变得更为成熟
为女儿成功戒毒 感激得到完整家庭
计划指,在成功戒毒的母亲当中,几乎所有母亲均反映子女是她们戒毒的动力,子女相处更令她们感受到骨肉情和亲职意义。
其中一名参与计划、育有一名1岁半大女儿的母亲Ceci (23岁)分享到,她自小在儿童之家成长,16岁开始滥用冰毒,多年来缺乏支持,遇到心灵脆弱孤独时会以毒品逃避。22岁时她意外怀孕,一直渴望拥有完整家庭的她因而决心戒毒,学习面对自己及成为母亲。成功戒毒后,她最想多谢自己的女儿:“我自细冇爸爸妈妈,多谢个囡畀咗个家我。”又感激丈夫没有滥药的习惯,是个“正常人”,令她有个完整正常的家。
另一名参与计划的母亲Carrie (约30岁),育有一名22个月女儿。来自单亲家庭,父亲是一位吸毒者,从小跟父亲关系疏离。虽然她自小品学兼优,但20岁时遇人不淑走上父亲吸毒之路。9年吸食K仔令她的身体健康受损至濒死状态,直至意外怀孕在医院等候进行终止怀孕手术时,突然感受到小生命是天赐的礼物,终下定决心戒毒并尝试学习成为母亲。
个案复杂程度增 望政府增拨资源
路德会青彩中心单位主管尹洁盈表示,过去三年计划所接触的个案愈趋复杂,总体个案中有四分一曾需就儿童福利事宜召开跨专业个案会议,甚至有母亲未有产检、“冲急症室”诞下婴儿后被转介到路德会青彩中心接受服务。尹认为此现象和隐蔽吸毒关系密切:“部分母亲害怕被揭发曾经吸毒,因此逃避产检。社工在接触这些母亲时,需要更多的耐性和特别的辅导技巧。”
现时计划只涵盖九龙东的吸毒妇女,尹希望将来计划可延至全港,继续及早提供协助,避免因母亲吸毒对胎儿所造成的危害。另外,计划团队指现时本港缺乏吸毒行为的家长及其子女数据,认为未来必须进行全港性有吸毒行为的家庭之需求评估研究,以及这些儿童的身心健康评估研究,协助社福界改善现行服务。
《香港01》App,浏览更多亲子资讯,立即下载: https://hk01.onelink.me/FraY/hk01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