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直资私小面试中突围而出? │Mommy Amy

撰文: 黄慧雯
出版:更新:

当应届的准小学生仍在为小一学位作最后努力时,新一届的入学申请却已展开序幕。相信家长们都很想知道学校是如何挑选学生,自己的仔女又如何才能突围而出呢?看过很多校长访问,校长们总说挑选学生自有一套方法,并且不同个性的学生皆有机会获取录。因此家长们很难掌握到其实际要求,获取录的学生是否学术能力便高人一等,个性外向是否等如已嬴在起跑线呢?【编按:作者为Mommy Amy】

很遗憾,Mommy Amy并不是什么升学专家,无法提供标准答案。但我尝试土法炼钢,从各大面试班的课程简介中尝试整理出一些共通点,条列如下:

(一) 学习能力

与其说学术能力,我认为更准确的应该说是学习能力,因为面试考核的不仅是孩子的中英数常识等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孩子是否拥有对学习的主动性、观察能力、逻辑思维及专注力。

可能出现的面试模式:智力游戏、问答延伸、常识认知、分类对比、逻辑推理、比较事物,图像或数据记忆、心算、聆听绘画、按指示完成工作等。

培训的方向:

多带孩子认识社区:以增进自我、家庭、学校以至社区等日常生活的相关知识。

观察能力: 学习对图片的描述方式,例如两图比较、物件位置先后、分类、故事排序等。

视觉及听觉记忆力: 学习如何利用数字、颜色、形状、物件或文字等帮助对事情的记忆。

逻辑思维能力: 多玩一些如图形序列推理、处境故事构思、问题解难等游戏。

(二) 社交互动能力

本身个性外向的小朋友不必然便拥有好的社交能力。因为要在面试中突围,小朋友尚要能够流畅地表现出自己的个性、想法及才能。而这些便取决于其表达技巧、自信心、谈吐礼仪及自我认识等质素。

可能出现的面试模式:自我介绍、中英文聆听问答、图片描述、图书分享、覆述故事、排图讲故事等。

培训的方向:

与孩子多共读,并请他演说故事,发表看法,以增进表达技巧。

沟通及演说技巧:学习运用语言清晰及有层次地表达对不同事物的看法。

与孩子玩情境问答题:既能提升解难能力、亦能增加其灵活应变的能力。紧记答案没有对错,有时孩子天马行空的答案更会令人喜出望外。

让孩子自行购物或解决问题:增加与陌生人对谈的机会之余,亦学习在不同处境下的应对方式,更能从成功的经验中获得自信。

自我情绪管理:面试时或会出现无从估计的突发状况,但好的情绪管理能帮助孩子在最坏的情况下仍能展现出自己最好的一面。

(三) 合作性

现今面试中常见小组环节,以观察小朋友的互动及与人相处的态度。

可能出现的面试模式:共同劳作、分组按指示完成工作等。

培训的方向:

多带孩子参与群体活动,习惯群体生活。

观察并了解孩子的个性,尤其是孩子在群体中通常饰演什么角色,是一位领导者还是乐于做后援,这并没有优劣之分,但家长们可以协助孩子认识自己个性并更完善地发扬光大。

(四) 独立性

小学的校园生活犹如一个小社会,因为师生比例较幼稚园高,所以更看重小朋友是否有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可能出现的面试模式:看图说故事,图书分享,处境问题等。

培训的方向:

自理能力:从日常生活中多让孩子自己打理,如食饭、更衣、执拾书包等。

协调训练:多让孩子进行需要手眼或手脚协调的活动,当孩子能更纯熟地运用自己的身体各部位,其自理能力亦会相继提升。

(五) 纪律性

小学的规则及学习模式都比幼稚园更严谨,因此小朋友是否能够遵守纪律亦会是考核之一。

可能出现的面试模式:按指示完成工作、整体面试期间的行为表现等。

培训的方向:

自我情绪管理

专注力

参加制服团体

每间学校对以上项目的评分比重或许不同,但亦让我们明白,要成功获学校青睐并不是一昧只靠学术上的催谷便可,更多是日常的生活知识及做人处事的学习态度。面试班或许能够将所需质素有系统地介绍给孩子认识,但家庭教育的配合及引导才是成败的关键。

希望以上的分享能够为即将展开的面试提供一些准备方向,大家加油并预祝大家皆能成功获得心仪的学位。

Mommy Amy

自小志愿成为一名母亲,现育有两名小天使;3岁的囡囡Valerie及1岁的囝囝Wyatt;每日乐于照顾小孩并尽量不受外界影响下,坚持自己的育儿理念。 本著‘爱分享’的个性,希望与各位爸爸妈妈分享有关亲子的大小事。

更多内容:【暑期活动】海洋公园推新课程 亲亲动物自制过山车夜宿水族馆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