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夜行】揭开大自然百科全书 摸黑探索跳出书本学习框架
每天上学,小孩都会遇上多位老师,学习中文、英文、常识科等知识。但有没有想过,一位博学的老师已存在日常生活中,正等待著我们去上课吗?11位4至7岁的小孩参加了由爱童行学园举办的夜行活动,沿路所见不同形态的树干、叶茎的韧劲和凹凹凸凸的泥土,都是学习的教材。摄影:吴钟坤
近傍晚六时,11个小孩在大埔滘林径的起点聚集,准备出发夜行,天色愈来愈昏暗,却无损他们的兴致。队中只有两位小孩是第一次参加,记者问待会路上有什应活动呢?他们却说不上来,而教练则说会有各种挑战等待小孩。带著茫然,记者与小孩们一同披上月色出发。
“听到有水声吗?这下面有条溪润,你们觉得水流是急还是快呢?我们可以去玩水吗?”“来看看这个路牌,写著2份1公里和4份1小时,代表什么意思呢?”“你们知道树也有心跳声吗?”
不过走了一百米,教练Kinal已多次停下来,很自然地把眼见、所听之事混合课堂知识,即席开课。
是百科全书,也是游乐场大部份小孩都像牛皮药贴般跟著Kinal,聆听他生动有趣的讲解,但有两个小孩却一直坠后,低下头不知在把玩什么,退后一看,原来他们在用三叶草来拔河!
“这是三叶草(又名酸味草),把茎断开,中间有条很幼很韧的丝,把它慢慢抽出来便可以了。”看过嘉扬(7岁)的示范后,记者也捡来一株三叶草,准备拔河工具,但因为不懂使力,总是把韧丝折断,“我不会帮你的,你自己试试吧!”话虽如此,但嘉扬还是很有耐性的继续示范,多次尝试后终于成功了,可以跟他们一较高下。
我们各自拿著三叶草的根部,把叶子互相甩向对方再缠在一起,然后暗暗使力,悄悄进攻之余亦不忘防守,忽然我的韧丝无声的断开,“Yeah!赢了姐姐!”怎会想到用叶子进行的游戏也会这么紧张呢?
在陌生环境中成长大约一小时后,天色终于完全变黑,小孩纷纷拿出电筒照明,“好黑呀!”“我看不到路呀!”“我的电筒去了哪里?”小孩的惊呼声此起彼落。Kinal鼓励他们关上手电筒,用其他感官去感受身边的环境,习惯在城市生活的小眼睛一时适应不来,总是忍不住打开电筒,Kinal只好出绝招:“开照明的话便看不到萤火虫了!”再过了一阵子,小孩终于不再把电筒开开关关,路上漆黑一片,近乎伸手不见五指,距离感亦变得很差。但所谓黑泥白石光水氹,小孩很快便掌握到在黑夜行走的窍门,刚开始时因跌倒而发出的“哎呀”声不时传来,后来慢慢减少,更变成互相提点:“这里有一级,小心点。”“左面有块大石呀!”
绕了一圈,又回到初段经过的蝎子墙,Kinal拿出紫外线灯照在墙上,寻找藏在罅缝中的蝎子。在紫外线灯照射下,蝎子变成萤光绿色,虽然身躯细小,但两只钳子仍清晰可见。“这里有一只!”“我见到啦!”“哎呀跑掉了。”
回想出发前小孩和Kinal对夜行的形容,记者原以为这只是一个单纯摸黑行山的活动,后来才发现路上惊喜不断。平日行山时都顾著跟朋友聊天,怎想到大自然像个学识渊博的老师,只视乎我们有没有运用感官去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