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手记】实习妈妈的初体验:育儿不是打嘴炮
加入01亲子快两年了,期间接触到不同界别的专业人士,例如社工、心理学家、老师等等,邀请他们分享教养技巧,虽然我还未有小孩,但听著听著,也觉得自己俨如半个专家。上月初因工作关系跟茶Cha妈和3岁的茶茶一起出外工作,这是我第一次这么紧密地跟小孩相处,犹如当个实习妈妈,也意识到自己在教养上的认识还是多么的贫乏,亦深深的体会,当妈妈真的很辛苦呢。
每个小孩都不一样
刚跟茶茶和茶Cha妈会合时,我立刻被茶茶的热情和可爱溶化了,听著他甜甜的声音说著“姐姐!我要拖姐姐的手!”(我的英文名很难发音,茶茶一下子就记得呢)被小孩接纳、喜欢的感觉犹如在心底放起烟花。但不过数小时,小孩的“麻烦”便开始浮现——看到新奇事物便嚷著要玩,不肯继续前进;有任何需要如口渴便嘟嘟囔囔要立刻满足,一秒都不能等;说了要玩的设施便一定要玩,即使说明了正在维修中;说好了10分钟后便离开,但永远都会继续扭计不愿走……
这是工作之旅,在玩之余,还是要按进程完成每个环节,作为策划人,少不免会心急,生怕会延误,不能完成工作交差,耐性和EQ如跳楼机般极速下降,当茶茶还词不达义,什么都只能用“唔好”、“唔要”来表达时,我真的觉得他很“港女”!甚至觉得茶妈做得不够好!亦不其然的把怨气投射在茶Cha妈妈身上。
用嘴来育儿很容易,因为不用负责任
当极其烦躁时,便会回想起曾采访的受访者所建议的育儿大法,更忍不住出言用嘴来“指点”茶Cha妈——“不如你试下入去之前同茶茶讲定玩几耐啦……”“不如你试下企定同佢解释好再行啦……”“不如……”“不如……”什至更尝试自己来“教育”茶茶,但他根本不听我说,依旧闹脾气。
然后,我又突然忆起,有人指出每个小孩都不一样,同一个教育方法不能应用在所在小孩上,而且,妈妈才是最了解自己的小孩,作为旁人,有什么资格指手划脚呢?
实在太嚣张了,意识到自己踩过界后,我便硬生生把说话吞回肚子,握著拳头忍著不再说垃圾话,又或走远一点,待茶茶平静过后才回去。面对茶茶的状态,茶Cha妈一直耐心地哄著,用她的方法安抚或转移儿子的视线,虽然最后情况未必如专家形容般解决,但总能好好的控制情况。
正在上N班的茶茶每天有两小时午睡时间,但6日旅程中只能在乘车时小睡一会,当旅程越后,他所积累的疲倦便越多,“扭眼训”情况亦越来越频密,看著茶Cha妈一手抱起30磅的茶茶……妈妈实在太厉害了。
感谢让我当个实习妈妈
除了烦躁和自责,但茶茶亦给了我不少珍贵的初体验。最后一晚我们同住一间房,看到茶Cha妈煮水开睡前奶,我也争著来试试——用手掌夹著奶瓶搓搓搓,奶粉便溶化了!神奇!看到茶Cha妈拿出尿片,我也请求她教我换尿片!
茶Cha妈:“你把他的双脚擡起,把尿片摄进屁股下,然后把尿片下方翻上去,再贴好两边胶带便可以了。”我:“吓,听来很复杂呢。”茶Cha妈:“不会呀,就这样咻咻咻!完成!”我:“吓,即系点呀。”
还有还有,曾经我开玩笑的问茶茶可以看你的小鸡鸡吗?他说:“不可以!”但某次他尿急时茶Cha妈又刚好不在,我只好硬著头皮带他上厕所。我:“你点去厕所嫁?要坐定企呀?”茶茶:“企。”我:“跟住呢?要帮你吗?”茶茶:“唔洗。”我:“屙完?然后呢?要擦吗?”茶茶:“唔洗。”就这样,我慌慌张张的成就解锁。感谢茶茶的热情招待,让我稍稍稍稍的体会到,当妈妈的柔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