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师叹虐儿案难跟进 难在家长不肯透露、同工不懂辨别应否申报
在今年初,虐儿个案接二连三被揭发,情况令人忧虑。香港教育工作者联会(教联会)在2月初成功询问了202位幼儿工作者,发现他们处理虐儿个案时面对不少困难,有家长不愿透露私隐、不同意把幼童送院,甚至难以联络幼儿家长。而有近半幼师认为同工不懂得分辨个案应否申报,导致大部分疑似虐儿个案未向社署申请,亦没有社工跟进。
教联会在今年2月初向全港幼稚园发出问卷,得到202位幼儿教育工作者回应,当中包括校长、主任、幼稚园教师和其他幼教工作者。约4成受访者认为涉及身体虐待、性侵犯、疏忽照顾和精神虐待的虐儿个案中,少于4分1个案有向社署呈报,并有交社工跟进,实际存在的虐儿个案数字应比政府现有的数据为多。
处理虐儿个案 家长合作是关键
为什么处理疑似虐儿个案会这么困难呢?幼教工作者认为,家长是否合作是很关键的因素。近8成幼师指出,在处理个案时,家长不愿透露私隐;逾6成受访者则指出,报警会引致家校关系紧张,以及家长不同意把幼童送院;甚至有4成幼师指,联络家长出现困难,导致面对个案时更难处理。
幼儿教育者曾面对的疑似虐儿个案:学生长期瘦弱,书包、衣物污秽不堪。家长在摄氏 8 度下只给学生穿风褛,但坚持子女不感到寒冷。学生表示被体罚。学生多次向老师说出类似情况:父亲经常醉酒,打伤母亲,又推倒她,吓得她很害怕。
处理困难:教育局未有明确指南及申报方法,令老师未能介定是否属疏忽照顾幼儿。前线教职员对虐儿判断的知识不足,同时亦没有具体指引。向上司报告后,上司认为问题不大,简单向家长查问了事,无从跟进。不懂如何做一些预防工作,导政事情趋严重才介入。
幼师盼有指引 每校增设驻校社工
在处理个案时,幼师亦有感培训不足。调查中,有近半受访者指出业界同工不懂分辨疑似个案是否需要申报,逾4成同工更没有接受过照顾受虐幼童的培训,令他们面对虐儿个案时,未能即时做出合适的处理手法。
超过8成的幼儿教育工作者期望教育局制定指引,让他们了解如何处理疑似虐儿个案,逾7成受访者亦希望加强相关的培训。而逾9成幼师支持每所幼稚园能增设一名专业社工,让幼童能得到更适切的支援。
调查结果附表:(按图放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