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兽家长】家长控制欲太强 专家:孩子会过度自我批判出现忧郁
去年三月,学术期刊Journal of Personality刊登了一篇由新加坡大学进行的研究,研究花了共五年时间追踪了三百位小孩及他们的家长,结果显示,当家长对孩子的控制与干预越高时,小孩更容易出现过度自我批判、焦虑症状以及忧郁倾向。
这份研究在2010年到2014年间追踪了三百位年龄约七岁孩子,以及孩子的其中一位家长。在第一阶段,研究人员请孩子在限定时间内拼拼图,亦对参与研究的家长说“你可以自由帮助孩子。”在拼拼图过程中,研究人员发现有高度“控制”以及“介入”行为的家长会不断干预孩子拼拼图,例如下指令告诉孩子该怎么做、直接插手纠正孩子弄错的地方,或是甚至直接帮孩子完成拼图。然后,接下来的几年,研究人员从家长、孩子、以及学校老师等各种报告和观察中,来检视孩子的自我批判程度。
家长控制欲高 造成孩子过度自我批判
这个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要探讨导致孩子发展出“不良型完美主义”的原因。完美主义分成两型:良好型完美主义以及不良型完美主义。前者能够投入心力去尝试,但后者则是过度沉浸于自我批判,以及担忧别人如何看待自己。
是什么原因造成孩子发展出不良型的完美主义?是家庭的社经地位?孩子的性格或气质?还是家长的教养方式?这份研究的主要研究员、新加玻大学的教授Ryan Hong教授这样说:“我们发现,家长的介入是一个预测孩子自我批判程度的主要因素。”
Hong教授解释,当家长高度控制与介入小孩的生活时,便会传递“不管你怎么做,你永远都不够好”的讯息给小孩,在这样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可能会害怕任何犯错 ,即使只是非常微小的错误。同时也常常怪责自己为什么会犯错、怪自己不够完美,容易造成过度自我批判。而自我批判的程度则是会随著年纪增加而更加剧。除此之外,这些孩子也显示较高的焦虑以及忧郁症状。
家长请适当放手 让孩子有犯错和失败的机会
“家长应该要给予孩子一个良好的环境学习,学习的过程包括犯错以及从错误中学习。”Hong教授表示。而当家长过度控制以及介入时,孩子就错失了学习机会。譬如,当孩子间发生争执时,家长直接跳出来帮孩子解决冲突;当孩子遇到困难时,家长直接插手帮孩子解决困难、或指示孩子该怎么做、给孩子过高的标准与期待、在孩子犯错时激烈指责小孩……等等。在这样高度被控制的环境底下,孩子失去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的机会,没有这些机会建立自信与能力,变得不敢尝试、不敢犯错、并且常常指责自己。同时变得容易焦虑及忧郁,需要倚赖大人替他解决事情,在一些极端情况下,还可能出现自杀倾向。
如想要培养出一个独立的孩子,就要给孩子机会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犯错及鼓励孩子从错误中学习。或许在家长并不希望看到孩子受挫折或是伤心难过,但这些都是学习过程中的必经过程。当然,有些时候孩子的确需要家长的介入帮忙,但大部分情况下家长可以做的是陪伴与支持孩子,让孩子自己解决问题,而不是任何事情都要插手、介入、或是帮孩子完成。
当个支持孩子的家长 不要当控制型家长
身为中学老师的作家Jessica Lahey在她的新书〈The Gift of Failure〉中也呼吁家长适当放手让孩子去尝试。她在书中提到了一个类似的研究──研究员观察了孩子在玩时,在身旁妈妈可分为两类──一是“控制型”,常常干涉纠正孩子;一是“支持自主型”,愿意让孩子自己尝试自己想办法。
观察妈妈与孩子的相处后,研究员让孩子独自一个人解决任务,结果发现,有控制型妈妈的小孩一碰到困难时就放弃,相反的,有支持型妈妈的小孩则是会在困难与挫折中继续尝试。
当孩子有机会尝试、失败、然后再尝试,他们就可以理解他们失败的是一项任务,而不是一个失败的人;他们可以体验到犯错没什么了不起,再试试就好。当家长愿意放手,就可以发现,孩子能做的事情比我们想像中的多很多。
更多文章:【体验式学习】小学生走出校园探索香港 学习解难培养团队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