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共融】小学生大挑战 与残障人士合作100元街市买𩠌下厨 

撰文: 许咏妍
出版:更新:

“社区共融”这个词经常都会听到,但如何真正能做到社区共融呢?小学生又是否真正感受过何为社区共融?今次,马鞍山灵粮小学三十多位小四至小六的学生与专门训练及聘用残疾人士的iBakery中六位不同能力的员工,以比赛形式分组前往购买食材、炮制美食,让学生们体验真正的社区共融。摄影:江智骞

今次代表参与此活动的iBakery员工。

这次名为万有“煮”意爱共融活动,由iBakery协办,其为东华三院旗下的社企,专门训练及聘用残疾人士(智障、自闭症等)。iBakery 负责人Livan直言,这是社企首次举办这类型的活动,“经常都话社会共融,只是听是没有意思,真正相处过才会知道。”这次参与活动的六位员工,每个都有不同能力,有很会下厨,有的总是带给大家欢乐。

学生、员工一起到街市买菜。

首次合作  学生员工更认识对方

马鞍山灵粮小学的学生第一次与iBakery员工合作,他们分为六个组别,当中除了有家长义工之外,每组更会有一位iBakery员工。开始时,大家透过短短的热身环节互相认识对方。再每人分配100元的金额到街市购买制作每一道菜所需要的食材,限时1小时。

他们六组人浩浩荡荡出发到利安街市,学生们开始分头去找食材,期间遇到不少难题,如找不到某种食材、不够钱等,又会跟街市档主议价,大家分工合作,遇到难题时更会请教iBakery员工。五年级潘紫嫣同学透露:“我们找不到牛奶的时候,他们(iBakery员工)会主动帮我们看看哪里有牛奶买。”而四年级欧孝文同学则觉得iBakery员工很容易相处,更会帮手讲价,他们亦都会主动帮助学生拿食材,大家相处十分融合。

+17
两者互相合作。

到了分组下厨的时候,每组煮的菜式也不同,有的组别要煮可乐鸡翼、蕃茄马铃薯红萝卜汤,有的要煮烟肉蘑菇意粉等。看到各学生与iBakery员工合作无间,一班大哥哥大姐姐更不时提点学生应该如何做,更厉害的是,部分iBakery员工对于下厨很有经验,犹如大厨般。六年级的翁嘉慧同学表示,“哥哥帮我们,他怕有油弹到我们,就帮我们完成最困难的部分,他负责炒乌冬。”她更指这次的共融活动,令到她认识到一些新的朋友,虽然大家会有不同意见,但也可凑合在一起。对于首次接触残障人士,翁同学说:“不觉得他们跟我们有什么不同,相处都是一样,好似朋友!”

左一为员工Amy,为同学选出的最佳队员。

期望再与学生合作

翁同学口中的哥哥就是嘉豪,嘉豪表示第一次跟学生一起合作下厨,虽然他们不太懂得烹调,不过过程中与同学都合作无间。在挑选每组最佳队员的时候,其中6年班殷采瑶同学、徐晓晴同学、潘紫嫣同学那组,大家都推荐iBakery的员工Amy成为最佳队员,她们说:“她不会当我们是外人,好帮手!刚才炒蛋,我们炒到好乱,幸好有Amy帮我们才能完成。之前在街市买牛奶,但找不到牛奶,Amy就教我们不用牛奶都可以将蛋炒得好。”众人都十分欣赏Amy,而Amy听到后都露出微笑,更赞同组学生好帮到手,有机会更希望可以与学生们一起再下厨!

麦仲轩家长充当学生和员工之间的沟通桥梁。

对残障人士加深了解

除了学生和员工哥哥姐姐的合作之外,义工家长亦不时作两者之间的沟通桥梁。麦仲轩家长表示今次活动让小朋友有很大得著,见到学生懂得如何处理问题、分配工作等,是很好的学习机会。他更大赞员工十分专业,“在街市买萝卜的时候,都会教同学点样选择才是最好,又会欣赏别人!”

是次,让小学生和iBakery员工们之间有相处的机会,两者都可以更加认识对方。大部分小学生或许是第一次接触残障人士,但相处过后发现原来他们都只是普通人,相处融合,更犹如朋友般易相处。

+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