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课奴隶】小孩也许只是需要一个中场休息│Sci Papa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上一代总是教我们先把功课做好,才休息或游戏。但这个原则,在小女的身上却一点都用不上。要她在学校回家后立刻做功课,她一定万分不愿意,坐是坐在书桌前,灵魂却不知去了那里!笔者有试过选择跟她“磨”下去,完成这个上一代带给我们的使命,但这一场“角力”可以持续三十分钟以上而毫无进展。【编按:作者为Sci Papa】

(VCG图片)

一个小休胜过一切

放下了这个“先苦后甜”的所谓“金科玉律”,笔者选择了另一个方法。让她离开书桌自由时间15分钟——跟她说好了,勾过手指尾,玩过15分钟后,提点一下,她竟然乖乖的回到书桌上,用了十多分钟就完成了平时用上半小时都未必做得完的功课!

一个小休,竟然这么有效?回想起来,笔者读书时,也十分喜欢那课堂与课堂之间的一个小息!

已为人父母的我们,对上一个学校小息,应该没有二十年前,都经已是十年前的事了吧。你还记得学校小息时,你会做些什么吗?到小卖部买零食?到邻班找老朋友或找自己的情人?参加课外活动如交通安全队?还是赶紧完成那未做完的功课?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这就是小息!(还记得小学时钟声一响起,我们就要像时间停止般停顿,想起来觉得蛮搞笑的。)

笔者以为有小憩是正常不过的事,但原来,在美国某些地方,学校的小息对小学生来说竟然是一个奢侈的愿望。学校与学校之间的比拼,导致佛罗里达州政府要立法管制学校,必须给与学生每天最少20分钟的小息时间。

其实近十几年,香港学生成绩亦被过份包装得越来越重要,学校亦需要为了学校的“级数”而奋斗。教育局要求学校,学校的校监就把重任交给校长,校长自然把命令传给老师,老师就只好把这个挑战让给了应考的学生们。这就像食物链一样,在最底层的学生们,就只好乖乖的逆来顺受。老实说,莫说是平时的休息时间,学生就连最重要的睡觉时间,亦未必足够!

(VCG图片)

调查指:香港学童因学业压力无法睡好

一个针对香港学童的调查发现,11岁嘅学童大概系10至11点之间落床瞓觉,12-14岁的就更迟,有五成以上都在11时后,而15-17的更有不少会在12时后才睡眠。当然,个别学童是因为使用电子产品而晚睡,但亦有不少学童因学业的压力而无法养成良好的睡眠习惯。其实,美国儿科学会建议学童每天至少有60分钟的运动时间,亦提出小息或小休时间,不应用来作惩罚或学业相关的事情,而应真正给学童自行决定时间如何运用。研究亦显示这些学校里的“真.小息”,能让学童能有更好的学习行为。

大人长时间工作后,都很难专心继续,反而一个“break”让人的精神回一回气,工作效率更能得到提升。一个大人都需要的“break”,当看到小孩“疲于奔命”完成沉重的功课时,我们真的还要对小孩吝啬只是15分钟的小休吗?

参考资料:

1. http://time.com/4982061/recess-benefits-research-debate/2. http://www.scmp.com/news/hong-kong/education-community/article/2084062/hong-kong-children-tend-sleep-late-charity-survey

Sci Papa (专页:Scientific Papa

喜欢科学,但更喜欢老婆跟女儿。觉得科研跟“凑女”都是要有极度的耐性,不怕失败,还要懂得自我反思后用不同方法再尝试!将育儿及科学融合,期望伴著女儿走一条快乐的成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