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一课】名校教授的CV of Failures:我还有未写完的“失败”
求职要履历表,小学面试又要履历表,谁人也想列出漂亮的“成绩表”,但普林斯顿大学心理与公共事务助理教授Johannes Haushofer去年却在网上公开自己一张“失败履历表”(CV of Failures),这一招引来不少回响,究竟履历表内纪录了怎样的挫败?上周和你谈谈大学课程教失败,今次与你了解一份“失败履历表”。
每逢周一,向你诉说天下的教养故事。
履历表内是……
我们希望别人看见自己成功的一面,自然会把履历表弄得完美,可是即使他在哈佛大学及牛津大学毕业,并在普林斯顿大学教书,仕途看似一帆风船,但亦会经历不少不如意的事情。教授在自己的履历表中列出他没有得到的学位、申请不到的研究资助与奖学金、被期刊拒刊登的学术文章等经历。他在CV的开首已说出自己对是次举动的看法,他说:“失败往往是看不见的,是‘隐形的’,但成功纪录则相反。”他指出,很多时我们会将失败归因于自己,但不要忘记有些事是是随机的,可能申请时的遴选委员会的心情不佳,又或申请时变成垃圾邮件。
最后Haushofer补充,这个履历表只是一个简历,并不完整,因为他可能忘记了很多东西。所以如果它的失败履历表比你的短,这可能是因为你有更好的记忆力,又或者你比他尝试了更多的事情。
想法源自……
他亦坦言这并不是他的想法,而是一位在爱丁堡大学生物医学科学院讲师Melanie I. Stefan在名学术期刊《自然》(Nature)上,发表的一篇短篇专栏文章“失败履历表”〈CV of Failures〉,她希望这个申请失败的纪录可以帮助他人有面对挫折的力量。
当时她收到一封申请研究资助失败的信件,而那一年,巴西足球名将Ronaldinho Gaúcho亦没被选入世界杯国家足球队。她那时便想:“啊!我就像他吧。”她以这换来一点点安慰,可是效果不大。她坦言没有一个科学家喜欢这样的失败,但我们经常隐藏它,其实她心里是知道机会不大,因为这些资助的成功率约15%,即申每7次尝试中只有1次成功。她说:“完成一份失败履历表的时间可能是一份正常简历的6倍,你可能会因此而感到沮丧。但它会提醒你一些‘被隐藏的真相’,什么才是成为科学家的重要条件,甚至可能令同事振作,再重新起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