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教育】音乐学校为孩子寻找伯乐 盼重建香港音乐生态

撰文: 陈乐希
出版:更新:

有说“香港是文化沙漠”,但其实香港从来不乏人才,只是在文化发展上欠缺完善的配套提供支援,令人才难以发展。有见及此,谢宁、陈婉华(Kitty)、李承谦(Sean)三位爱音乐之人,联同其他投资者在北角开设香港节乐音乐学院(HKFO Shool Of Music),改善香港的音乐生态环境,为新一代音乐人提供更多发展机会。摄影:郑子峰

音乐培养气质  为生活增添乐趣

学校顾问谢宁的父母都是歌唱家,耳濡目染下,她从小就学习乐器,并考获钢琴八级。但她指小时候是被逼学音乐,成为母亲后不想用同样方法对待两位女儿,“我让她们尝试不同乐器,从中选择一种喜爱的项目专注去学,不需要她们当音乐家,但要懂得欣赏音乐。因为有音乐修养的人,气质会与众不同,希望她们有这种气质,又可以随意去享受音乐。”最后两位女儿各自选择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左起:朱芸编、李承谦、谢宁、陈婉华)四位音乐人都是认识多年的朋友,希望能为香港的新一代在音乐发展上出一分力。

校长Kitty的两位儿子也是学习这两种乐器,自己也有学习钢琴,以前也会从旁督促儿子,助他们一臂之力。她认为家长不应只催谷孩子考试比赛,最重要是启发到孩子真真正正对音乐的兴趣,即使两位儿子长大后没有成为音乐家,闲时也会透过音乐跟朋友联谊,为生活增添乐趣。Kitty十多年前开始开办音乐学校,又不时举办音乐会,认识谢宁的父母,后来更担任她的婚姻监礼人,二人成为好友多年。

所有音乐写出来都是让人表演的

而萌生开办学校主意的,是Kitty儿子的音乐老师Sean。他小时候是父母逼着学小提琴的,“虽然考试和比赛成绩不差,有少少成功感,但不知道学乐器的目标是什么。”后来到了英国升学,他感受到当地的音乐氛围非常不同,更在一次表演中被观众打动,“独奏完后,有个伯伯走上前来,跟我说:‘It was really good!It was really really good!’那刻我才打通任督二脉,真正领略到音乐真正的乐趣。”

由于小时候是被父母逼着学小提琴,Sean希望新一代的学生可以真正根据自己的兴趣而学习音乐。

他认为演出时观众的支持和赞赏,对于乐手来说是很强的推动力,更指“所有音乐写出来都是让人表演的”,故2008年毕业回港便筹办了管弦乐团。有了乐团的支持,他也运用乐团的资源成立一家音乐学校,让新一代有更多表演的场地和机会。现时很多家长以考获证书为小朋友学音乐的目标,Sean认为这是很正常,用以证明学生的能力,但强调最重要是学生在演出的得到的满足感。

Sean认为小朋友可以透过音乐学习纪律、同理心和表达自己,即使将来不当音乐家,都会有其他出色的成就。

全方位培育小朋友

另外,Sean又认为音乐可以全方位培育小朋友,“小朋友可以透过音乐学习纪律、同理心和表达自己”。学音乐可以训练纪律,因为音乐造玩音诣高的人要很有纪律经常练习,才可以保持水准。Sean自己加入乐团后,表现突飞猛进,更觉参加乐团可学习同理心和表达自己,“独奏时不会知道自己的音准和拍子有否出错,但在乐团中只要你错一个音,旁边的团友都会提醒你。当中我们也要学习跟团友沟通相处、表达自己”。他指,即使小朋友将来不是当音乐家,也会有其他出色的成就。

乐团中,团友间的鼓励扶持,可以令大家的表现相得益彰。

当初Sean学习小提琴,最大的原因是妈妈认为小提琴体积小,方便携带收纳。但他认为最重要是小朋友自己喜欢该乐器,所以他为1至5岁的小朋友开设音乐启蒙课程。一方面让小朋友尽早接触不同的乐器,从中选择心仪的项目;一方面教育家长如何操作、保养乐器,以及寻找导师。

Wan 首次接触二胡时,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刻意栽培,而是出于孩童的好奇。

孩子的好奇心是学习动力之一

有“二胡神童”之称的朱芸编(Wan)也加入学校团队,成为中乐系主任,为栽培新一代出一份力。跟Sean不同,Wan 7岁首次接触二胡时,并不是因为父母的刻意栽培,而是出于孩童的好奇,“爸爸是位二胡演奏家,所以家中摆放了很多二胡和音响,他从来都不让我走近,怕小孩少不更事将之弄坏,但他愈是禁止,我就愈想靠近。我偷偷地拿起二胡把玩,模仿爸爸演奏,对二胡的兴趣油然而生”。最后他被爸爸发现,看出他有天分,便开始成为自己的老师。

在电影配乐行业吸取经验后,Wan希望学校除了教育下一代,还可以提供资源鼓励本土制作,同时为下一代的发展铺路。

爸爸会以“过关式”的方法来教Wan,在让他自由选择一首心仪的歌曲,要他先完成指定的基本功练习。这样的教学方式令他更有斗心和动力把沉闷的练习曲一一完成,表现亦有所进步。所以他认为小朋友的好奇心是学习动力之一,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吸收和乐趣是最重要。

教育以外也鼓励本土制作

喜欢多元化音乐的Wan不想只专注于中乐,想视野更广阔,硕士时便念电影配乐。他觉得“流行曲、电子音乐、西方音乐、中国音乐都可以融入电影配乐中,非常自由”。今年他为郭子健导演的电影《悟空传》配乐,在香港寻一个可以容纳乐团的大型录音室时,刚好学校开业,电影的配乐就在这里进行。他希望学校除了教育下一代,还可以提供资源鼓励本土制作,同时为下一代的发展铺路。

学校的装潢都有特别声乐设计,让每一个在音乐室弹奏的乐手都均匀地听到一样的声音,这对乐团练习和录音效果十分重要。

四位热爱音乐之人一致认为音乐带给他们开心快乐,而香港不是缺乏音乐人才,只是缺乏发展机会,所以他们希望借着音乐学校重建香港的音乐生态,为小朋友寻找伯乐,让他们在音乐上也能得到同样的愉快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