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赚零用钱到继承父业 80后胎毛笔师:除了手艺还是一份诚信
说到胎毛笔,它是一份独一无二的纪念品,也是父母对孩子的寄望,而对张振宇师傅来说,则是一份诚信。张扬氏胎毛笔的历史可追溯至清朝,张师傅的太曾太祖母曾是皇室御用制笔师,祖母和爸爸也懂这门手艺,传至今天,他已是香港岁雄胎毛笔第六代传人。但数年前他只视胎毛笔为一个赚零用钱的工具,从未想过继承爸爸的事业。今天,为守著爸爸对客人的诺言,他接过这门手艺成为一名工匠,继续为父母完成对孩子的祝福。摄影:黄宝莹
当张师傅还在上学时,香港岁雄胎毛笔还未有店铺和工场,爸爸开设制衣制鞋工厂,偶尔上门服务及在家中造笔,当爸爸忙碌时,他便帮忙上门给婴孩剃头发:“当时爸爸就像个财神爷,有空便问问他有什么要帮忙呢,然后赚一点零用钱。若一天帮忙剃数个头,也有近千元收入,很好呀。”97年后,爸爸的工厂结业,便承势开设胎毛笔店。而张师傅毕业后则从事其他工作,如码头,饮食业,并未想过要承继爸爸的生意。
爸爸性格强硬 长大后才懂昔日教诲
张师傅指爸爸是个大男人,常说食盐多过自己食米:“总之他说的我就一定要听,过往关系不太和睦。”直至投身社会,才渐渐爸爸往日所说的道理,:“他常说做人要有诚信,例如客人光顾订造胎毛笔时,我们会表明有一系列免费的售后仪式。”他所指的仪式包括100日、180日及三岁时的“抓周”,小孩在6岁后亦可到店内练习书法,直至18岁也可来练字。
为着这份诚信,让张师傅决定继承爸爸的事业。“爸爸年纪不小了,去年一次爬上梯子执货时不小心掉下来,差点瘫痪,他在医院捉住我的手说自己做不下去了,如结业了,便不能再为长大的小孩提供售后仪式。为免这门手艺失传,也为守着对客人的诺言,希望我能接手。”于是在去年9月正式接过生意,每天埋首在工场。
师承爸爸 却有自己的执著
胎毛笔的制作过程包括处理头发、雕磨笔杆,工序多达32道,每枝至少要60天才完成。虽然师承爸爸,但二人对制成品却有著不同的要求。很多客人总希望笔能做大,但张师傅却认为要因应笔胆的大小来调整笔杆的粗幼,因此成品并没有统一的尺寸:“爸爸每次到工场,看到都会说‘枝枝都唔同大细,似咩样呢?’”现在,张师傅的太太亦在学习部份工序,夫妻二人合力完成父母的祝福。“我会称自己是一名工匠,如果全香港有三成人拥有我的制成品,也是一件颇厉害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