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幼齐讲戏】以黑白片作沟通桥粱 传承昔日社区文化
看电影除了消磨时间,有想过它亦能成为两代间加深认识的媒介吗?电影文化中心连续第六年举办“旧电影、香港情—老幼齐讲戏”,活动包括社区放映、映后导赏、长幼沟通工作坊及老人院探访。通过观看黑白粤语片,小学生能认识旧日香港和社会变迁,老人家则能借此重温年轻情怀,更重要的是能成为沟通桥粱,让两代见面时更易打开话匣子,亦有助文化和历史传承。摄影:黄宝莹
电影文化中心今天来到观塘基法小学,为五、六年级同学播放来自1960年的《神童擒凶记》。虽然是黑白片、没有字幕,昔日的广东话口音又与现时不同,但同学仍看得投入,不时拍掌大笑或欢呼。
黑白片不等于沉闷第一次看黑白片,学生们反应不一,有人看得津津有味,亦有学生呼呼大睡,但大部份学生都被内容深深吸引,当剧中人物互相进逐时,学生们紧张得暗暗低呼;当有角色惯性把单脚放上横凳时,又因画面滑稽而哈哈大笑;亦有同学第一次看黑白片,因大片的单一色块感觉似鬼片而大叫“好惊”。
播放完结后,文化评论员曾肇弘(Eric)开出一张张剧照,问在场的学生是否认识当中的怀旧物件或场景,如收音机、士多,意外的是,大部份学生都认识这些在现在来说有点“老土”的事物。但当Eric问到是否认识剧中的小女主角时,大家便一脸茫然。
“这是著名影星冯宝宝呀!很多老一辈都十分喜欢她呢!”谜底揭开后,学生们才后知后觉地发出“哦!”的惊呼声。
就读六年级的方雅然和张卓涛表示,因为没有字幕,演员说话时语速又略快,有时会听不到对白。方雅然最深刻的,是当时物价非常低:“好羡慕当时士多卖的都很便宜,如果我拿著一百元回到过去,便是个大富豪!”又急不及待想跟祖母讨论影片内容,想问问祖母童年时的生活状况、社会建筑是否与《神童擒凶记》一样。
而就读五年级的潘诗婷和颜柏海对剧中人物的衣著看法不一,诗婷认为当时的打扮跟现代差不多,柏海则认为昔日的爆炸头发型换到现代会十分奇怪:“我不要电爆炸头!”
“旧电影、香港情—老幼齐讲戏”连续六年举行,过往曾放映《十兄弟怒海除魔》、《阿超结婚》、《难兄难弟》等黑白片,选片方面,Eric表示会以老少咸宜和喜剧为挑选方向,期待老人家和小学生都投入其中。“现代影片以彩色为主,小学生又爱在youtube看短片,担心他们不太接受90分钟的黑白片,但事实出乎意料,大家都看得很投入。”
观赏后探访 长幼唔怕无偈倾观看影片后,部份学生将会留下参加长幼沟通工作坊,在长者护理中心职员的带领及体验活动中,掌握与长者沟通技巧,并制作小礼物,准备在探访时送给长者。
探访老人院是中小学经常举办的活动,但因两代成长背景相差甚远,缺乏基本认识,探访时往往十分尴尬,只能问些如“你喜欢吃甚么?”“平日有何嗜好”等简单问题。而黑白片则成为长幼间的沟通工具。
观塘基法小学校长翁美茵指透过观看电影,学生能与昔日香港先建立一份连结和好奇,在探访活动时便更易打开话匣子,就旧日生活模式作知识性以外的深入讨论。“今年五年级学生有一常识科专题是观塘今昔,六年级学生则需要设计一个保温壶给长者,这放映活动则刚好配合高年级课程,让学生们再看阔一点。”
“旧电影、香港情—老幼齐讲戏”活动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主办、电影文化中心(香港)统筹,由学校及老人院自由报名参加,详情可查询网页:http://www.hkfcc.or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