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天地|教区两校培训历史人才 屡获专题研习殊荣

撰文: 校园投稿
出版:更新:

为了加深学生对香港不同范畴历史的认识,以及丰富学生学习经历,同样来自天主教教区的圣安当女书院和天主教培圣中学持续参与由香港历史博物馆与香港中华文化促进中心合办的“校际香港历史文化专题研习比赛”(研习比赛)。研习比赛至今已踏入第十一届,一直为各学生史学家提供舞台,并由历史学界资深学者和专家担任评审,研究水平备受肯定,深受学界欢迎和认可。(内容由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两校近年来在研习比赛中屡获殊荣,更于第十届赛事分别取得“初级组(多媒体制作)”冠军,以及“初级组(多媒体制作)亚军”和“高级组(多媒体制作)”亚军”,可见两校均积极支持学生深度考察,持续培训历史研究人才。

【圣安当女书院】愉快学“史”

圣安当女书院连续在第九及第十届校际香港历史文化专题研习比赛初级组(多媒体制作)荣获冠军。回想起为甚么我们最初会参加历史专题研习比赛?虽然参加比赛通常都有一颗争胜之心,但同学往往因怕输反而不敢尝试。所以我们报名参加的初心,只是纯粹带学生去“玩”,增广见闻,愉快自主学历史。而我们定下的目标是开心而没压力地完成专题研习。

(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面对疫情两年,学生很多时间被迫留在家中,很多境外考察活动取消。第十届研习主题是“宗教信仰与香港历史发展”。于是我们考虑在选题目上,不如选一个少数族裔的宗教,认识香港多元文化,亦增添研习的乐趣。我们的题目是《燃亮香港──探讨琐罗亚斯德教对香港的发展和贡献》。琐罗亚斯德教,又称祆教或拜火教。虽然巴斯人在香港植根百几年,但大多数的香港人对此宗教仍感到很陌生。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一个很神秘的宗教,促使他们探究的好奇心。在香港开埠时,巴斯人对早期的香港发展和贡献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同学们访问了琐罗亚斯德教祭司Ervad Homyar G Nasirabadwala,粤港澳祆教慈善基金会主席夫妇Mr Neville Shroff and Mrs Farida N Shroff。学生需要全程以英文交流,战战兢兢地发问,但当顺利完成访问后,不知不觉间提升了同学的自信心,还有一份满足感。透过人物专访,同学有机会接触不同种族、认识不同社会阶层。虽说是“玩”,但对学生而言,其实是留下很深刻的学习经历。

(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学习历史另一个方法是实地考察。巴斯人对香港的发展和贡献的足迹遍布港九。学生在实地考察前犹如去旅行一样,学生需要自己计划考察行程路线,事前做二手资料搜集,例如翻阅历史文献、借阅相关书籍等,是一个自主学习的好机会。藉著专题研习,让学生了解香港的少数民族,进而尊重不同的宗教,加深对香港中西融贯的历史文化的理解,都是与我们生活息息相关的。

培养历史使命感

(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至于第九届的主题是“集体记忆—香港战后的流行文化”,我们的题目是“时代印记—香港漫画《老夫子》”,选老夫子作为研习题材的原因是同学最喜爱,从小看到大的漫画,是一部老中青三代都有共鸣的作品。我们在圣诞假期约见《老夫子》出版人吴中兴先生。在访问访问中,刚巧遇见作者王泽及总编辑邱秀堂二人从台湾回港探望吴中兴先生。我们很幸运地能采访《老夫子》作者及出版人以取得一手史料。从访问得知,《老夫子》的作者及印刷商都由父亲一代传到子女第二代,可见一部跨年代的漫昼,不论是创作者抑或是读者都是一代接一代传承下去,让同学明白到历史文化传承的重要性。

吴中兴先生是香港文化界其中一个重要的出版人,令人婉惜的是他在受访后数月后因病离世,我们今次访问应是他生前最后一个访问。同学们即使面对疫情,未能回校面对面一起制作短片,令制作难度大增,但大家不期然有一种历史使命感,很想将这段珍贵的访问片段,变为有价值的历史纪录片。

研习过程中,基本上是以学生为主导,由开始拟定题目、搜集二手资料、人物专访到后期制作短片,都是学生互相合作完成,老师只是作一个辅助的角色。兴趣是让学生自发去做的最强推动力。虽然校际香港历史文化专题研习是一个比赛,但都希望学生玩得开心,学得开心。

【天主教培圣中学】“培”育“圣”人:考察实地一手史料 培养多元历史技能

“追求卓越,止于至善”是天主教培圣中学的校训内涵,更是其培育学生发展的目标。而本校历史科亦不只著重历史知识传递,更重视学生如何从个案研习掌握多元历史技能,培养学生探究精神,并以宏观视野看待过去与现今的议题。

学生考察本地道教团体(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因此,天主教培圣中学自第一届起已经开始参加研习比赛,并一举取得当年“多媒体制作组(高级组)”冠军,至今取得多届奖项,当中包括冠亚季军,合共八个奖项,成绩令人鼓舞,并成为学校历史科的焦点项目。有别于过往强调传授历史资料性内容,现今历史教育更强调学生探究的过程以及知识的建构,达致“学会学习”,故本校历史科注重培养学生历史探究能力,尤其懂得提出问题及寻找资料。

本科秉承多年传统,于2020至2021学年派出初中组及高中组同学参加以“宗教信仰与香港历史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届校际香港历史文化专题研习比赛”,并分别取得多媒体制作初中组及高中组双亚军。

回顾主教堂发展轨迹 呼应天主教办学理念

本校是一所由天主教香港教区主办的天主教学校,一直秉承天主教教育理念,非常注重宗教气氛。学校每年均会筹备及安排不同类型的宗教活动,让同学有更多机会到访圣堂,例如安排同学到邻近学校的天水围圣叶理诺堂、九龙圣德肋撒堂及石硖尾圣芳济各堂参加宗教活动,令同学明白圣堂和宗教生活之间的关系。

学生到主教座堂进行历史考察(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除此之外,圣堂与香港城市发展关系密不可分,更是一众天主教信众的集体回忆, 所以初中组同学以“天主教教会在香港的发展”为研习方向,并选择以“愿你受赞颂——香港天主教圣堂建筑与城市发展”为题,并以港岛区著名的圣母无原罪主教堂为研习对象。同学翻查二手文献资料,例如各样的天主教建筑的资料介绍、不同圣堂的片段及互联网资料等等,同时透过与神父和导赏员访谈获得一手资料,聚焦本地具特色的天主教圣堂建筑及信仰传播发展,以丰富参赛影片内容。因此,同学以历史技能为基础,透过回顾主教座堂一直以来的发展轨迹,了解当中与社区的互动关系,进一步加深对香港天主教教区工作的认识。

研习香港华洋背景 回馈校本历史课程

学生与金兰观长老合照(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香港是个东西文化交汇之地,除了殖民地背景带来浓厚的西方文化之外,中华文化亦承传已久。而华人社会中存在不同传统民间信仰,尤以道教文化盛行,所以高中组同学以“华人社会民间信仰在香港的发展”为研习方向,并选择以“从金兰观看扶乩在香港发展与现况”为题,并以民间道教团体、注册慈善机构“金兰观”为研习对象。同学翻查二手文献资料,例如中国道教文化与老子的关系,以及由潮州南传香港的经过等等,并且透过实地考察“金兰观”和访谈获得搜集一手资料,聚焦了解民间宗教团体与慈善事务发展。

由此可见,是次研习体验能启发学生对过去发生的事情提出有意义的提问、搜集并分析历史资料,继而得出以史实为基础的结论。参赛同学能够在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有效提升历史研习技能,并且大大加深对历史科“早期香港地区的历史、文化与传承”和“香港直至19世纪末的成长与发展”等等不同课题的理解,并以研习作品回馈校本历史课程,成为特色学与教资源之一,进一步扩阔学生成功经验,照顾学生学习多样性。

继往开来 追求卓越

天主教培圣中学历史科于本学年参与以“战争与和平”为主题的第十一届际香港历史文化专题研习比赛,透过回顾两次世界大战下的香港足迹,配合本校天主教核心教育的“生命”价值,继续培训学生多元历史技能,并且教育学生尊重生命,珍惜和平的理念,延续天主教教育的愿景和使命。

(内容由圣安当女书院、天主教培圣中学提供)

欢迎所有中学、小学及幼稚园投稿至“01校园”,有意投稿者可将文稿及照片经电邮传送至campus01@hk01.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