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教育|教师用AI创建英语学习聊天室 成功助内地新生提升写作

撰文: 陈颖欣
出版:更新:

首届数字教育周以“共塑教育.创建未来”为主题,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表示,是次活动有三大成效——成功凝聚学界氛围、为学界带来便利、装备教师去准备新学年。他表示,未来会向中小学提供使用AI人工智能良好事例,为“应该要做、应该推动”的项目拨款以及提供资源,“唔会吝啬,推动数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是大势所趋”。

有教师已在教学上广泛使用AI。 天主教领岛学校姚宝芬老师表示,曾经有几个内地学生转校到港,英文能力薄弱又害羞不敢提问,交写作功课只有几个字,她利用AI创建一个名叫“English Helper”聊天室,就如一个私人补习老师,以引导式方法给予提示,该几名学生在过程中成功培养自信,之后更成功写下四五页的故事。

姚宝芬老师(左)、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中)与黎逸坚老师(右)分享“数字教育周”的体验。(陈颖欣摄)

“数字教育周2025”于今年6月30日至7月7日举办,特别增设内地及亚洲展区,致力构建人工智能“Al教学生态圈”。其中7月2日到4日在会展举办的“学与教博览2025”三日共有2万人参与,是历年最多;7月4日至7月7日亦有理大与教育局合办的“人工智能在语文及不同科目的学与教应用国际高峰会”,共有4,500人次,期间发表了83篇论文。

教师2年前开始用AI辅助教学 指学生有成就感更加投入

两位教师分享教学使用AI的体会。慈幼英文学校(中学部)任教英文科的黎逸坚表示,两年前他便在教学中利用AI辅助教学,他认为有助提升学生对学习的兴趣,例如将文字透过AI生成图片,学生会有成就感,亦会更投入。

使用AI教育遇阻碍:被学校系统误识别为游戏平台 学生无法登入

黎老师表示,使用AI教育的过程中都有面对不少阻碍,例如由于其学校未有专属的AI平台,曾经一次备课所用的AI平台被学校系统误识别为游戏平台,学生无法登入使用;又或者早期AI生成图功能仍未完善,有时学生输入关键字后会生成一些错误图,例如“三只眼、四只手”,学生就会只顾笑和生成怪图,终结了学习任务。

黎逸坚老师认为学生都必须拥抱AI。(陈颖欣摄)

被问到AI改变了教学模式,亦可能增加了行政工作,黎老师不觉得有太大压力,“我是少许放心,我们(老师)要教学生思维,教他们如何表达自己,教他们与AI对话,即意味我还没法被取缔。”他认为学生仍需要老师搭建与AI的沟通桥梁,“教学最大目标是为学生准备将来,大家都能看见AI便是将来,学生都必须拥抱AI。”

学校AI平台开通话评估功能 即时向学生提供朗读评分报告

天主教领岛学校姚宝芬老师表示,学校早在两年前便设有校本AI聊天机械人(Chatbot)。她不担心AI会取代教师,因为学生需要老师引导,培养资讯素养。

她认为使用AI可帮助教师节省时间,亦有助学生学习,例如以往准备中英科考试口试只能在堂上与教师一对一练习,一次要花费近两堂时间;但去年开通了说话评估功能后,学生每日回家可录音朗读,AI可即时提供评分报告,甚至修正意见。教师可亦会翻看报告,了解不同同学的弱点。

姚宝芬老师不担心AI会取代老师。(陈颖欣摄)

内地新生获“AI私人补习老师”指导 英文作文由写几个字变可写四五页

姚老师分享曾经有几个内地学生转校到港,英文能力薄弱又害羞不敢提问,交写作功课只有几个字,她利用AI创建一个名叫“English Helper”聊天室,就如一个私人补习老师,“老师需要在设定系统提示,限制便是禁止AI直接提供答案,只可以引导式方法给予提示。”她指该几名学生在过程中成功培养自信,之后更成功写下四五页的故事。

施俊辉到“人工智能在语文及不同科目的学与教应用国际高峰会”了解教学用科技。(陈颖欣摄)
施俊辉到“人工智能在语文及不同科目的学与教应用国际高峰会”了解教学用科技。(陈颖欣摄)

施俊辉:不会吝啬推动数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

教育局副局长施俊辉表示,未来会向中小学提供使用AI良好事例,会为“应该要做、应该推动”的项目拨款以及提供资源,亦有设立委员会订立策略目标,“唔会吝啬,推动数字教育和人工智能教育是大势所趋,重要性不言而喻。”

至于2023/24学年在高小和初中推行增润编程和AI教育,施俊辉称一直向学界了解,反应正面。教育局未有计划将AI教育独立成科,目前更多希望AI辅助教育, 并融入每一个学科。现时在初中科学科推动了试行计划“智为学理”,参与的220间中学将获得10万元拨款,让教师接受专业培训活动,逐步在课程中加入人工智能帮助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