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历史学者培训计划 融合学习与实践 培育学生的文化自信
“小小历史学者培训计划2023-2024”于2024年5月25日至26日完满举行闭幕礼暨同学成果展览。计划由教育倡行主办,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陆国权中华文化传承研究基金协办,并获得大湾区共同家园青年公益基金资助。计划举办至第二届,吸引了本港90所学校报名。最终有30所学校的中二至中四的学生成为实体学员,另有25所学校参与校内实践项目,合计参与人数达140名。计划旨在让参加者尝试不同的历史研习活动,在掌握相关技能之余,积极培养他们对历史及文化课题的兴趣。
从导赏启迪学生的历史技能
计划透过讲座、实地考察、文物导赏和策展实践等,让学员亲身接触不同的历史文化元素,深入了解本地与岭南文化,以及大湾区的历史。主办单位与保良局历史博物馆及香港导赏员学会合作,让同学参加导赏活动,观察导赏员所运用的技巧,及后大会亦安排学员於单元考核中为嘉宾编排导赏活动以实践所学。
深入探索大湾区非遗的传承保育情况
作为计划另一亮点,学员亦于3月28日至30日前往考察广州与佛山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和历史文化。他们在广州到访锦纶会馆、参观位于永庆坊的肠粉博物馆。在佛山,学员们更受到瑞安房地产有限公司资金管理部总监梁达文接待,了解佛山岭南天地保育项目的背景,参观当地历史建筑,同时亦在非遗传承人的指导下学习咏春。这次考察启发了学员们对文化和历史的思考,并鼓励他们继续保护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展览策划:呈现文化遗产的多重面向
策展方面,主办单位联合长春社和大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艺会在5月25至26日,于饶宗颐文化馆举办计划成果展览。每所学校均就著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香港与大湾区)、香港史研究及岭南文化研究等三大范畴自拟研习内容,设计展板及展品展示组别研习成果,包括:非遗体验成果展示、实地考察分析、一手文献或口述历史等应用。
当日每组参赛队伍均向不同来宾介绍他们的成果,而评审则就各组的研习方式与技巧、对题目的理解、布展视觉效果和口头汇报技巧作评分。最后八强的学校进行汇报,向嘉宾展示研习及展览策划的构思,竞逐最佳队伍奖、优秀队伍奖、优异奖等奖项。最终,由何文田官立中学以皮影戏为题夺得最佳队伍奖。
教育大学文学及文化学系助理教授姜钟赫表示,举办计划的初衷是让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拥有更多元的体验。他强调历史学习不能仅限于背诵史实,而应该为学生提供探究和思考的机会,帮助他们归纳和分析所获得的史料,理解现在与过去之间的连结与关系。他亦期望未来能有更多学校积极参与这类教育活动,让更多学生从中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