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外交战狼”何以容不下新加坡前外长的两岸“邦联”建言?
新加坡前外长杨荣文(George Yong-Boon Yeo)日前在台湾发表演讲,以一位两岸“亲戚”的角度提出建言,指台湾现状不可持续,且美国只把台湾当作棋子,建议台湾应以“一个中国人的邦联”(commonwealth/confederation)渐进式走向“和平统一”。杨荣文的和平倡议余波荡漾,引起台“外交部”回应驳斥,批评其言论“完全与事实不符,认知明显偏颇,并与区域内多数民主国家的理解大相迳庭”。
台“外交部”还严词指责,“杨前外长的个人意见,不仅无助区域和平与稳定发展,也损害台美关系与台星关系的正向发展,外交部表示高度遗憾,并呼吁避免让公开意见沦为极权中国的传声筒。”而杨荣文随后也在其Facebook发文表示,对此感到相当诧异。
《香港01》驻台首席记者当天全程参与杨荣文在台北的演讲与会后记者见面会,见证他多次强调“我不代表新加坡发言,而是代表我自己,一个受到台湾许多恩情的新加坡人。”对于这样一位来自民间的新加坡前外长,台湾“外交部”在“战狼部长”吴钊燮主持下,发出如此强硬的回应,甚至暗讽杨荣文为“极权中国的传声筒”,确实相当罕见,有过度反应之嫌。其背后的原因,或许正如当日活动主持人台湾大学前校长管中闵在Facebook所评论的,“一位外国平民来台演讲,(台湾)政府竟气急败坏的反驳,这演讲肯定说对了什么”。
李扁时期曾有过“邦联”多种构想
我们不妨拆解一下杨荣文的论点,看看台湾的“外交战狼”,何以如此“气急败坏”?杨荣文演讲中最大的亮点,莫过于主张成立“一个中国人的邦联”,在行政整合慢慢的引入下,作为海峡两岸双方在和平、相互尊重和共同历史基础上趋近的准备。
其中引起争议的当属“邦联”一词,在政治学中,“邦联”类似于“国协”概念,内在的政治实体仍拥有独立主权,构成一协商性的复式政府。相对于此,则有“联邦”的概念,指拥有地方分权的单一政府,例如美国之政治体制。1990年代李登辉主政台湾期间,台湾学术界有过非常多关于“邦联”、“联邦”、“中华国协”、“大中华经济圈”、“中华协作机制”、“民族内国协”的讨论,着重于台海两岸未来整合架构的研究。
例如已故的《中国时报》创办人余纪忠,曾于1994年提出“中华邦联”的构想。曾任台湾省政府主席、行政院副院长、司法院院长的林洋港,有过“自治邦”的想法。学者吴瑞国倡议“一邦多制”;邵宗海的“阶段性统一过程”,也假想两岸可以从“邦联式的中国”走向“联邦式的中国”再走向“单一制中国”。民进党前立委沈富雄,还有过“两岸共组国协”的建议。
此外,国民党在2000大选首度丢掉执政大权,党内充斥“去李登辉化”的氛围,由连战继任党主席。当时国民党智库在十六全大会之前,试图把“邦联”的构想纳入大会主题之一,还发表了《中国国民党政策纲领草案“邦联”说帖》。甚至为了平息党内的争议,后来规划小组在“邦联”前面加上了“阶段性”一词,且标明“迈向民主、自由、均富的统一”,但依旧在党内统一派与本土派的夹杀下胎死腹中。
换句话说,杨荣文的“邦联”提议,在台湾政治史脉络中,并非“横空出世”,而是“其来有自”。更何况当年李登辉主导的《国家统一纲领》(国统纲领),名为统一,但其中对统一设置重重障碍,规划短中长期三个阶段,还被学者戏称为“拖延统一、拒绝统一”的“不统纲领”。而后来主张“一边一国”的陈水扁在2000年上任之初,其实在两岸问题上曾经提出过“统合论”,2002年当时台湾陆委会还委托著名学者魏镛做了《两岸关系互动及整合模式之比较分析》专案报告,其中建议两岸以“一个中国,两个政治现实”的“多体系国家”基本概念,进而过渡到“联锁社群”(linkage communities),或“邦联”、“联邦”,又或是“单一国家”。
以上这些在李、扁时期纷杂的“邦联”、“联邦”、“国协”、“联锁社群”等构想,反映出当时台湾官方从“一个中国”摆荡到“特殊两国论”再到“一边一国论”的复杂历程,想要在不违反“宪法一中”的前提下,为台湾的“实质独立”找到方案。不过,这些林林种种的模式,最终都成为“纸上谈兵”,因为诸多概念都移植于西方经验,有别于两岸的内战遗绪事实,中国大陆不可能接受,也不符合《中华民国宪法》及其增修条文的精神。
反对杨荣文的政客有何台湾方案?
杨荣文的“邦联论”,与上述多种模式最大的差异,在于他在演讲中特别强调,首先此乃以“中国人”认同为基础。他以李光耀为例,当李登辉暗示“台湾人和中国大陆的中国人属于不同民族”时,李光耀相当的困扰,感到“匪夷所思、难以接受”,此后与李登辉说话时便存在了戒心。
其次,在杨荣文看来,“一个中国人的邦联”是个过渡式方案,是一个导向最终“和平统一”的渐进式过程。之所以提出此想法,杨荣文乃是看到了如今的台海局势,美国正在以台湾作为棋子挑动战争,“替代的局面就是不可避免的战争,那将会是悲剧”,反映出他不希望两岸分裂和期望台海和平繁荣的初衷。
平心而论,今日蔡英文政府虽走“亲美抗中”路线,但其将“台独”寄生于《中华民国宪法》之下,从而“发明”出所谓的“中华民国台湾”之说。作为蔡政府“外交”大员的吴钊燮,其实应该张臂欢迎杨荣文的“邦联”之论,具体体现出蔡政府所主张的“中华民国台湾是一主权独立国家”的“空想”。
然而,自许为两岸中国人“亲戚”的杨荣文,希望此一“邦联”属于“中国人”的,而且更重要的是看到美国在台海生事,无法维持现状,终究还是要走向“和平统一”。“中国人”、“疑美”、“和平统一”此三项前提,恰恰又与当今蔡政府推广的政策理念背道而驰;身为认同“台湾人”、“亲美”、“拒绝统一”的“台湾战狼”吴钊燮,势必在此时机跳出来向杨荣文这样一位“友台”的国际友人开砲。
回顾历史,民进党政府外长与杨荣文的过节也非首例。2004年时任新加坡外长的杨荣文,在联合国大会提出“反对台独”的言论,遭到当时民进党政府外长陈唐山反呛,新加坡“不过是一个鼻屎大的国家”,此举根本是“捧中国的LP”(闽南语,有拍马屁、阿谀奉承之意),一度引发轩然大波。多年之后,卸任新加坡外长已久的杨荣文,以民间友人身份造访台湾,没想到又引来民进党政府“外交部”的砲火。
事实上,杨荣文在演讲中坦言,“(台海)两边的社会都在变化中,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是20年前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年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也会和今天非常不一样。”那么他应该很清楚,20年前北京不会接受“邦联”的构想,20年后的今天更不可能,更何况以“融合发展”为基底的和平统一进程已经迈开脚步。至于台湾,则在“统独”之名包装下的政党夺权斗争中,浑浑噩噩的和稀泥,政客只懂得“我不要什么”,却说不出“我要什么”。尽管杨荣文建议的“台湾方案”不切实际,但至少他是真心诚意替台湾前途与台海和平在思考,光是这一点,就值得台湾所有政治人物反省和深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