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隐忧(一):中美参选 民进党这次不如国民党与侯友宜

撰文: 刘燕婷
出版:更新:

2024的台湾大选充满转折,短短数月内,情势几度起落,在野阵营的斗争尤其引人注目。

首先是被各方嘲弄、就连深蓝选民都愤怒的国民党。5月17日侯友宜被征召后,由于郭台铭与部分地方派系串联、侯友宜自身表现不佳、柯文哲正好风生水起等因素,侯友宜的选情迅速崩盘,从5月底开始便一路垫底,国民党也因此出现了三派“换侯”势力:以罗智强等立委参选人为代表的“礼让柯文哲派”、以郑丽文与黄复兴势力为代表的“推举韩国瑜派”、以地方派系为代表的“改换郭台铭派”,侯友宜也因此进入被换倒数,处境尴尬。

但7月23日国民党全代会后,侯友宜出现了微弱的“庆祝行情”,加上竞选办公室执行长金溥聪强势控盘,对提议与柯文哲、郭台铭合作者一律严肃警告,再配合民进党猛轰柯文哲的背景,侯阵营也开始端出政策牛肉,如今侯友宜的支持度已逐渐回稳,在不少民调更稳定领先柯文哲,国民党地方派系也逐渐归队。

国民党主席朱立伦、总统候选人侯友宜。(Facebook@中国国民党 KMT )

如此发展,符合笔者在7月31日文章《2024台湾大选|国民党继续内战,但柯文哲意外能帮侯友宜选到底?》的预测,也就是只要侯友宜能利用民进党猛轰柯文哲“仇女”与弊案的机会,让民调回稳、甚至出现超越柯文哲的趋势,就能最大程度平息党内“礼让柯文哲”的呼声,同时争取地方派系的再倒戈。

而柯文哲的起落当然也是舆论焦点。5月至7月,柯文哲一度来势汹汹,不仅领先侯友宜,还在部分民调超越赖清德,被不少分析视作2024总统热门,但笔者并不这么看。有鉴于柯文哲出身势弱的民众党、民进党拥有执政资源等特殊背景,笔者在7月下旬便曾撰写《柯文哲隐忧》三篇系列文章,以柯文哲缺乏地方基层“陆军”容易被民进党宣传系统人格毁灭面对弊案选战并不耐打的三大基础,预测柯文哲在选战的中后期将会相当辛苦,除非能获得国民党“礼让”,否则毫无胜选机会。此后柯文哲民调果然出现停滞,并在8月民众党籍新竹市长高虹安因贪污被起诉后持续下滑,如今已在多份民调重回第三。

至于赖清德,因其民调稳定领先,所以外界较少讨论赖清德的选情起伏,而是将目光聚焦在国民党、民众党的斗争上。但在笔者看来,如今的赖清德就与3个月前的柯文哲类似,看上去声势高涨,其实危机四伏,往后伴随选战推进,赖清德的优势将会逐渐丧失,即便不能立即反映在民调数据上,最终也恐与总统大位失之交臂。

6月17日,赖清德参加台湾花莲、台东的“信赖台湾之友会”成立大会。(Facebook@赖清德)

美国的冷漠对待

其中,中美的相对不支持,便是赖清德的第一隐忧。

首先观察美国态度,众所周知,蔡英文之所以能在2020年击败韩国瑜,除了香港反修例风波,美国的支持同样不可或缺。而美国之所以如此,关键还是比较了蔡英文跟韩国瑜后,认为前者是相对不易改变“中美台海平衡”的人选,故而有所抉择。简单来说,在华盛顿看来,韩国瑜太过“亲中”,可能在上任后倒向北京,导致美国在台海的战略利益受损;而蔡英文虽出身民进党,却并不“急独”,上任后应能在“亲美”同时“维持现状”,所以是相对可支持的候选人。

但赖清德似乎就乏相关优势。从这次美国的动作来看,赖清德不仅得不到白宫青睐,民进党的“亲美牌”也似乎打不出显著效果。关键原因,就是赖清德的“台独”基因,让美国担忧不仅台海现状难保,还可能波及中美关系稳定。

赖清德(中)抵达纽约后,AIT执行理事蓝莺(右)及台驻美代表萧美琴(左)前往接机。(台湾总统府)

自从赖清德确定参选起,西方媒体就出现不少“美国疑赖”的风声,称美国对赖清德的台独立场有疑虑,担忧赖会在胜选后失控强推台独,引发两岸战火;7月初赖清德在一场闭门选举造势活动中,脱口“台湾总统要有走入白宫的志气”引发风波,彼时英国《金融时报》便独家揭露,美方曾要求台湾澄清赖清德谈话。

8月中旬赖清德访美,华盛顿也明显在顾及北京反应的情况下,不让具“副总统”身分的赖清德过度得分,既不安排赖清德会晤美方行政官员,也不让赖会见参众议员,唯一的《彭博社》专访更在封面写出“He Wants to Lead Taiwan. But Can He Keep the Peace?”即便不是有意“疑赖”,却也明显是以“战争与和平”定调此次大选,并暗示“和平”可能会是赖清德的挑战。

与之相比,支持“九二共识”、反对“一国两制”的侯友宜虽不能说获美“力挺”,却明显比赖清德更有打“亲美牌”的空间,且美国也未如当年压制韩国瑜般反对侯友宜与国民党,而是将后者纳入可接受范围。

早在国民党征召阶段,美国就开始隐晦打击侯友宜的对手郭台铭,例如《外交政策》便引述学者分析,称郭台铭只是“自我感觉良好”,自以为比其他人更懂政治,其实完全外行,且郭台铭的“中国色彩”过于浓烈,应该不易出线;侯友宜确定被征召后,诸如《纽约时报》、《华尔街日报》等美国媒体,又以“温和派”、“中间路线”等词汇定位侯友宜,未见“亲中”相关字眼。

《彭博新闻》刊出7月底专访赖清德(右)的内容,将登下期《彭博商业周刊》的封面故事。(Facebook@赖清德)

6月5日,美国在台协会(AIT)理事主席罗森柏格(Laura Rosenberger)访台,选择拜会的第一个候选人便是侯友宜,接著才是赖清德、柯文哲。这未必代表美国押宝侯友宜,但赖清德毕竟是台湾现任副总统,又是出身执政党与议会第一大党的总统参选人,理应是罗森伯格的第一拜会对象,美方最后却选择先见侯友宜,可见华盛顿这次不是“非赖不可”,而是偏好一个“能让台海没有意外”的候选人。

9月14日,侯友宜即将开始8天的访美行程。据国民党曝光的行程简表,侯友宜将依序出访美国纽约、纽泽西、华盛顿、三藩市(台称旧金山)四地,期间预计举办四场侨宴,并会在访问华府期间拜会美国在台协会与重要智库,还将与参众议员会晤,且会在智库布鲁金斯学会发表演讲,也有媒体访问环节。从上述规格来看,明显是比赖清德高调不少,只要正常发挥,应能带动民调进一步上扬。

在台湾的民意市场内,“亲美”是非常重要的选举催票机制,“反美”则毫无疑问是败票因素;说得更直接,“亲美”未必能让总统候选人当选,“反美”却必然使人落选,而在所有候选人都不“反美”的情况下,能在“亲美”这块多得分少失分,便是胜选的重要关键。如今柯文哲已无再访美机会,基本上毫无操作“亲美”的政治空间;赖清德要再操作“亲美”,也大概只剩两个时机:如果副总统人选提名台湾驻美代表萧美琴,以及总统辩论时进一步申论己见;侯友宜则正要开始收获一波访美后的“亲美”政治红利。

在美国不希望台海失控、让自己永远失去“台湾牌”,又希望避免与北京直接对撞的考量下,赖清德这次的“亲美”优势不只输给蔡英文,恐怕也不如侯友宜与国民党。

赖清德(左)近日出访友邦,日前过境美国与台驻美代表萧美琴(右),前往纽约花旗棒球场看了纽约大都会出战对抗勇士队比赛,萧事后在Facebook分享两人穿著“1”、“11”球衣合照,引发台北政坛热议。(Facebook@萧美琴)

北京的强烈压制

而美国都如此,北京的态度便更不用说。

从赖清德确定被民进党提名开始,北京便多次表达对赖的“不期待”。例如5月23日,在侯友宜确定被征召、柯文哲确定被提名后一个礼拜,《环球时报》和《中国台湾网》(国台办所属新闻网站)便各自刊出对台湾总统大选的评论,确定了“批赖扬侯”的政治基调,并且完全边缘化柯文哲,不让其有过多篇幅,就算提到也是贬多于褒,“他胜选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囿于政党利益,为保住民众党在立法机构的席次,只能言之凿凿要参选到底。而参选到底,即意味著蓝白合破局,分裂选票的结果是非绿联盟下架民进党的希望可能落空。”

可以这么说,赖清德从参选那刻起,便被北京锁死在“台独工作者”的光谱上,不论事后再怎么修正说法、调整立场,都不可能从北京处获得任何分数。8月赖清德访美后,解放军更是发动近年内第三次“围台军演”,明确表示这是对“台独”分裂势力与外部势力勾连挑衅的严重警告。这一动作显示北京有意强化“战争与和平”的选举话题,来削弱赖清德的民调优势。

2023年7月19日,中国驻美国大使谢锋(右)应邀出席阿斯彭安全论坛时表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最重要、最敏感的问题,当务之急,是坚决挡住赖清德访美这头正向我们冲来的灰犀牛。(中国驻美大使馆)

与此同时,北京还开始了新尝试:用经贸手段打击赖清德与民进党。8月17日,大陆商务部发言人束玨婷表示,自4月12日启动对台贸易壁垒调查后,涉及产品已从立案时的2,455项调整至目前的2,509项,且初步调查显示,台湾对大陆的贸易限制措施涉嫌违反WTO相关规则,商务部将结合贸易壁垒调查情况,对“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定”(ECFA)采取相应措施,国台办也对此表示支持。

而前述动作,在台湾引发了“ECFA可能终止”的相关讨论。虽说海协会副会长孙亚夫已经缓颊“大陆没有要取消ECFA”,却依旧难止舆论猜测。据商务部所述,对台贸易壁垒调查最晚会在2023年10月12日结束,特殊情况下可延长至2024年1月12日,也就是台湾大选投票前一天。结合北京此前对赖清德的“不支持”,这一日期设定明显不是偶然,而是想重击构成民进党铁票的中南部农业、传统产业人口,同时尽可能降低赖清德对浅绿经济选民的吸引力。这次的北京,显然不只有1996年的导弹思维。

当然,这一操作会在台湾引发“北京介选”的争议,让人想起2015年“周子瑜事件”反帮民进党催票的情况。但平心而论,两件事还是有本质的不同,周子瑜事件更多是刺激台湾普遍的“国族情结”,强化民众对“中共打压”的集体愤怒,共同提高了深绿与浅绿选民的投票率,并让部分浅蓝选民因此不投国民党;但威胁中断ECFA,却更多会作用在经济选民、中南部选民身上,虽有部分选民会因厌恶“中共干预”而积极票投赖清德,但对生计的担忧恐怕也会劝退一些浅绿选民,使其拒投赖清德,并让部分中间选民决定票投侯友宜。

赖清德2023年8月12日在桃园机场发表讲话(Reuters)

简单来说,这次北京不只有军演与导弹,还有ECFA与贸易壁垒调查,可谓是双管齐下积极打赖。而其背后思维也与美国类似:偏好一个“能让台海没有意外”的候选人,避免未来4年到8年在台海被迫与美国武力摊牌。

从地缘结构的视角来看,台湾被锁在中美博弈前线,在“新冷战”渐起的氛围下,台湾总统大选也必然是中美碰撞、求取均衡的作用场。说得更直白,“中美参选”早已不是新鲜事,与其质疑“外部势力为何能介选”,还不如务实关注两强底线分别为何、有什么动作。

从中美眼下都希望“斗而不破”来看,出身国民党但立场相对温和的侯友宜,毫无疑问是中美这次勉强有交集的人选,尽管其本人政治魅力不高,民调表现也一度差强人意,如今也已逐渐站稳脚根;而赖清德眼下民调风光,却一来缺乏美国坚实支持,二来面临北京日渐强大的压制,看似胜券在握,其实山雨欲来。选战还有4个月,赖清德的隐忧正在浮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