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学者周阳山:被国际误解的一带一路︱专家有话说

撰文: 外部来稿(国际)
出版:更新:

【编按】中国“一带一路”倡议在今(2023)年届满十周年,香港、台湾和西方世界对该计划有着不同的认知与想像。本文作者周阳山为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博士,曾任台湾金门大学、中国文化大学教授,合著有《从“实业计划”到“一带一路”》一书。在他看来,“一带一路”倡议的具体成果,挑战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既有世界秩序,同时也是中国如何更加细腻对国际社会说明其内涵的考验。

马来西亚前交通部长翁诗杰近日撰文,指出过去10年来,有关“一带一路”倡议的中文讨论文字甚多,但英文版本的国际论述却局限在小众圈子里,曲高和寡,而且充满着误解。

举例来说,中方以“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进宏观的互联互通,强调全球命运共同体与各国之间互学互鉴、休戚与共。但这样的睿智在面临不同地域和文化圈的认知落差时,却很难让对方充分理解,即使是再精湛的翻译也难以突破语言文化的落差与地缘政治的樊篱,掌握其中的文化精蕴与时代智慧,其结果却导致层层的误解。

台湾学者周阳山(图)认为,“一带一路”倡议挑战了以欧美为中心的既成国际秩序,中国除了需要对外解释清楚其内涵之外,还需要谨慎应对来自欧美的包围。(张钧凯摄)

不仅如此,受到利己主义和个人主体优越性影响的人们,也很难真正超越西方霸权主义的桎梏,摆脱以“欧美中心论”为轴心的价值体系,进而认真思考中国所提供的另类选择。在他们的眼中,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国家交往,进而提出合作倡议和共建规画,根本就是一场“打水漂”的无谓投资;如果做做样子也就罢了,真的要认真起来推动大规模的建设计划,恐怕只会是有去无回,血本无归!

但细心的国际问题专家,包括一些西方人在内,却发现“一带一路”倡议确实有其非凡的成就与贡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教授达巴什(Hamid Dabashi)认为,西方国家努力在政治上征服全世界;而中国恰恰相反。中国人是先勾勒出世界的经济格局,并且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构建他们认为合理的政治秩序。

因此,中国全心全力的交朋友、做生意,而且充分尊重非洲人自主选择,决不横加干涉各国内政。据统计,2000年中国与非洲之间的贸易额大约是100亿美元,到2017年成长20倍,高达2,000亿美元,变成美国4倍之多。质言之,中国已取代欧美成为非洲首要贸易国,并影响非洲整体经济发展方向。

图为2020年12月15日在印度尼西亚雅加达拍摄的贯通后的雅万高铁1号隧道。雅万高铁连接印尼首都雅加达和第四大城市万隆,全长142公里,最高设计时速350公里,是中国高铁首次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在海外落地的典范工程。(新华社)

2019年1月14日《纽约时报》报道,中国在世界各地积极寻求投资和工程合同,尤以非洲最为明显。中国企业已赢得修建大坝、公路、体育场、机场和铁路的合同。许多非洲国家为了支付这些项目从中国借了大笔贷款。中国企业早已在那深耕茁壮,这引起了美方恐慌与焦虑。

根据不完全统计,过去10年来“一带一路”倡议已推动近1兆美元的投资,包括3,000多个建设项目,为沿线国家创造42万个就业机会,并且让近4,000万人摆脱贫困。面对这样的快速发展,美国不断散布“中国威胁论”,认为此一倡议势将改变发展中国家对西方世界长期的依赖,甚至挑战既成国际秩序,企图改变“以欧美为中心”的既成格局。这是美欧国家绝不容忍的另类选择!

对美欧国家而言,“一带一路”倡议不但威胁到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霸权,还影响许多“全球南方”国家,让他们选择另一条“中国式现代化”发展之路。

对此,中国必须反思,在面对国际社会时如何才能清楚的解释“一带一路”的具体内涵;同时也要心知肚明,美欧各国今后会不断的以外交对抗和军事威吓等手段,对中国进行战略包围与安全挑战。这将是下一阶段“一带一路”面对的现实挑战。

本文原载台湾《中国时报》(2023年7月20日),经作者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