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失业率连破新高 “非洲工作”成热话 真的是赚钱天堂?
中国青年失业率过去几个月连破新高,部分年轻人将目光投向了非洲。
《中国青年报》星期三(7月19日)的一个报道就介绍了其中两人,都是应届毕业生,一个叫张扬的男生,在投了1600多份线上简历、50份线下简历后,终于找到一份远在非洲、年薪20万元(人民币,下同)的工作。
另一个是学会计专业的女生李薇薇,在中国国内找工作遇阻后,也下定决心找一份非洲的工作。
非洲就业热度飙升,知乎上“年薪30万,让你驻扎非洲,你愿意吗?”的提问,被浏览超过2100万次;关于“非洲工作”的话题,累计浏览量更是达到2.6亿。
赚钱天堂?
中国社交媒体上许多与非洲相关的帖子,都与赚钱有关。
小红书上一篇“00后在非洲挣到了人生中的第一个40万”的贴文中,一名22岁女生讲述了自己在非洲工作两年赚到40万元的经历。
在非洲工作五年的28岁视频博主“小钟Johnny”,今年1月回中国时,刷卡95万7370元,在四川成都买下人生第一套房。
小钟本人也拍过不少年轻人在非洲赚钱的视频,包括“97年女生非洲卖车年入几十万”“00后山东小伙辍学来非洲卖二手货,20岁买房买车当老板”“90后湖北小哥辞职创业非洲做电商,年入百万”……
网上随搜可见的致富案例,让非洲成为越来越多中国年轻人眼中可以快速实现财富自由的“赚钱天堂”。
一般来说,在非洲的中国企业可以分为三类:高科技企业,做基建的国企,以及做贸易的民企。
外派非洲的薪资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正常薪资,这部分与中国同岗位的薪资区别不大。更可观的另一部分是海外补贴,通常是国家越危险,补贴越高。
综合下来,应届生在非洲的薪水可以达到中国同岗位的两到三倍。再加上公司一般包吃住,当地又缺少消费和娱乐,在非洲赚到的钱基本都可以储蓄下来。
除了赚钱,非洲还给了一些人进入头部企业的机会。一名中国“双非”院校经管学院毕业年级的辅导员告诉《中国青年报》,年级里一名男生被非洲一家行业头部的中资企业录用,如果不是外派非洲,他所在学校的毕业生可能连简历筛选这关都过不了。
天堂的另一面
虽然非洲头部中资企业的门槛相对较低,但随著申请者变多,难度系数也在增加。
李薇薇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说,如果排除掉特别小、特别新、员工不超过百人的小公司,非洲剩下的大型央国企、上市公司、知名外企和一些获得“背书”的企业只有50多家。李薇薇将这50多家都投了一遍,目前无一回应。
若是选择非洲的民营小企业,则需要花时间和精力确认公司是否靠谱。
收到过几家外贸公司录用通知的张扬说,这些公司中有卖衣服的,也有卖汽车的,看起来不是很正规,注册信息也显示公司只有十几个人,所以他都拒绝了。
此外,张扬还会看公司是否有官网,在网上信息是否丰富,在社交媒体上是否有差评等。比较再三,他最终选择了一家加纳的上市公司。
求职者也可以通过中介,不过这类工作以蓝领工人居多,中介通常要收取8000元至1万元的中介费,其中不乏假中介。澎湃新闻2017年就曾报道,一名山东农民在交了1万3000元后,中介多次以公司变故为由,取消了他到非洲务工的行程。
抵达非洲后,医疗卫生条件和人身安全是求职者要面对的新问题。
据凤凰网6月的一篇报道,非洲一家中资企业做互联网运营工作的陈龙说,他身边许多同事都感染过疟疾。澎湃新闻旗下《第六声》的一篇报道中,一名在非洲刚果工作的23岁女生甚至感染过五次疟疾。
澎湃新闻2015年发布过一份中国企业海外员工遇袭地图,其中超过60%发生在非洲,南非、喀麦隆、尼日利亚和加纳都是中企员工遇袭事件的高发地。今年3月,九名中国矿工在中非一金矿内遇袭丧生,再次提醒人们在非洲工作的风险。
在非洲安哥拉工作的陈辉,工作地点在一个营地一样的园区内,园区四周用集装箱搭起了很高的围墙。他被分配住在一间长7.5米、宽2米左右的集装箱房内,铁皮房内每天中午空调必须调到16摄氏度。
由于之前发生过恶性案件,陈辉所在园区的门卫扛著枪,员工不能随便外出,以至于他连当地的商场都很少去。但陈辉别无选择,因为“自由”就意味著“放弃保护”。
搭上中非贸易快车?
中国与非洲的贸易往来始于1950年,但当时非洲大多数国家尚未独立,与中国有贸易往来的仅有埃及和摩洛哥等少数几个国家。
改革开放以来,中非贸易往来增多,并随著2000年“中非合作论坛”启动进入快速发展阶段。国家主席习近平2013年首次非洲行提出“中非命运共同体”的概念,五年后,中非达成“一带一路”共识。
过去20年间,中非贸易额增长数十倍,从2002年的124亿美元(165亿新元),激增至2022年的2820亿美元。
在非中国企业数量也在过去10年翻倍,从2012年的2000多家,增至2022年商务部公布的3000多家。根据麦肯锡推算,非洲实际中资企业数量可能已超过1万家。
据凤凰网报道,单是在中非合作建设的20多个工业园中,中国企业的数量已超过3500家。在工业园中工作的中国人达15万人。《经济学人》2013年的一篇报道指出,当时在非洲的中国人已超过100万人。
非洲招聘的拐点出现在2021年。阿尔及利亚一家国企招聘经理接受《第六声》采访时说,2021年前受疫情影响,许多非洲企业招工困难;但2021年底以来,非洲招聘面试者人数增加了八成。
中国一海外招聘网站工作人员也说,应届生找驻外工作的趋势从2021年起缓慢上升,今年尤为突出。
《中国青年报》注意到,更多考虑海外求职的,是一些在春招和秋招中失利的国内应届毕业生,其中很多来自“双非”院校。
解决就业最优解?
视频博主小钟在本月14日发布的一条视频里坦言,自己农村出身,家世不行,“来非洲真的是给了很多我们这种家世不好的人一种选择的机会。”
像小钟这样几年前去到非洲的年轻人,恰逢疫情期间用工荒,积累了一笔储蓄,甚至可以工作几年就在成都买房。但随著中国就业形势更严峻,非洲可以想见也会越来越“卷”。
住在园区的陈辉今年4月休假被批准后回到中国,原本不打算再回到非洲。但他投了求职信给中国国内近500家公司,几乎都没有回音,又开始想办法回到非洲。
去年7月从广州一所985高校硕士毕业的茉茉一开始也没将非洲的工作作为首选。在经历了考编大潮和民企招聘后,她开始认为没有一份工作比非洲的工作更好。
虽然非洲为中国年轻人提供了当下就业的选项,但需要注意的是,非洲本身也面临职位短缺的问题。
根据报业辛迪加(Project Syndicate)的数据,未来30年,非洲每年将有多达2000万年轻人加入劳动力。到2050年,预计非洲青年人口将达到8.4亿。
中国青年失业率6月升至21.3%的历史新高,2023年高校毕业生人数达到1158万。在万千待业青年挤著独木桥过河时,非洲给一部分人提供了一个游泳过河的选项。
但纵使非洲的机会再多,也无法渡整个待业大军“上岸”,更何况未来几十年,非洲还要消化自身的就业人口。对于中国眼下急需找到解药的就业问题,非洲顶多只能开出一剂暂时的止痛药。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