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势今非昔比 中国防疫又到面临关键决断的十字路口
随着冬季疫情来临,在经历过三年严厉管控之后,中国疫情防控又到了一个面临关键决断的十字路口。不久前,中国政府通过了二十条优化防控措施,但是这个广受社会欢迎、同时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开放社会活力的措施,在各地方实施中因为思维惯性遭遇了不小阻力,在一些地方,一刀切、层层加码不仅没有消失,反而在近期有愈演愈烈之势。
考虑到中国人口众多,医疗资源相对匮乏且分布不均的现状,像一些国家那样完全“躺平”肯定不行,那也不符合中国文化的传统价值。但是,如何根据已经变化的情势和变异病毒的特性,鼓励各地方政府官员与社会大众勇敢面对现实,将二十条优化措施落到实处,仍是一件非常有挑战性的工作。
无论是政府、官员还是普通民众,都应建立一个开放性思维,实事求是地认识到新冠病毒已经与人类共存,消失不了了。即便中国国内清零了,只要打开国门,与外界有人员和物资交流,它都会传播进去并构成传染压力——除非永远不与外界交流,永远采取战时封控状态——而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无论国家还是个人,都不可能。当今世界,任何人都无法把自己与外部世界完全隔绝起来,也不可能永远处于战时状态。
大家首先应该认清楚这个现实,不要因为太残酷而不愿面对。既然一个结果必然要发生,那就勇敢去面对这个结果,想办法把成本降到最低,这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是中国最高领导人一直反复向全党强调的勇于斗争精神。各级政府与社会大众都应认识到,在一个必然来临的结果面前,逃避没有意义。不管对面是看得见的敌人还是看不见的敌人,逃避都只会挤压你的空间,让你持续付出更高昂成本,直到最后因再也无力应对而窒息、崩溃。
所以,中国政府现在要做的,就是要拉压平感染曲线,防止疫情在短时间内大规模爆发,将感染与重症病例控制在医疗资源可承受范围之内,在各方面实现最佳平衡,有掌握地逐步放松社会管控,直到社会完全适应。要在新平衡下,通过允许其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释放人力、财力、物力和社会活力空间,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生命健康的同时,也最大程度上保持社会活力,保持社会流动性,将社会总防疫成本维持在一个可持续的水平。
这才是中国调整防疫政策的意义,是中央出台二十条优化措施的目的。为达到这个目的,二十条优化措施说得很清楚,要“加大‘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整治力度。地方党委和政府要落实属地责任,严格执行国家统一的防控政策,严禁随意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各类层层加码行为。”同时应该把重点从限制全员社会流动,转移到脆弱人群保护上,加速推进疫苗接种,加快方舱医院和医疗物资储备,从而为更长远的共存状态做准备。
然而很遗憾,在这波冬季疫情中,有不少地方根本做不到这二十条要求,一刀切、层层加码等不仅未能得到有效整治,反而在这些天有进一步强化之势。
比如,有的城市原来进行72小时常态化核酸检测,但是在这波疫情中升级为48小时(局部地区甚至24小时),而且把核酸检测结果与居民出行挂钩,未按要求做核酸几乎寸步难行。有的城市要求外来人员不管核酸检测结果如何,五天内都不能到商场饭店等公共场所。有的地方又祭出了封村断路等早就被明令禁止的措施。
至于以变通方式,以疫情反弹防控为名限制社会流动,搞封校停课、停工停产、无“静默”之名而搞静默之实的做法,以及由此而引发的抱怨,更是不绝于耳。在一些大城市,甚至连跨区出行都成了奢侈!不少地方仍然在原来的认知框架下,一看到数据上升就心慌,立刻又退回了原来的防控老路,想采用原来熟悉的方式,通过大规模封城、静默等来彻底消灭病毒。
而实际上,彻底消灭病毒根本是不可能的,即便在局部范围追求彻底清零,也会付出极其高昂的成本,会导致经济活力丧失,焦虑怨气戾气弥漫,出现经济、社会与信心危机。这都是经过三年社会检验,在过去行之有效有效,在新形势下却已经行不通的路径。
所以,当今之计,中国各级政府必须要转变思路,要真正理解二十条的政策精髓,对“必然之势”有清醒认识。要对已经变异的病毒有科学认识,对社会面因为长期管控而出现的焦虑对抗情绪,对老百姓面临的生产、生活、生存压力有切实认识。越是有疫情反弹,越是要提醒自己:现在的情势已经不是三年前的情势,现在的病毒也不是三年前的病毒了,不要在不知不觉中又走回老路,陷入路径依赖。
各地应按照二十条要求,“引导客观认识我国防控政策措施的优化调整是基于病毒变异的特点”,要认识到它“既是科学的更是必要的。”应该把话筒还给疾控专家,让真正了解病毒、实事求是、对社会负责任的专家出来说话。
事实上,经过多次变异的奥密克戎病毒,早已不是原来的病毒,其毒性如何,几个月来的重症率与死亡率可以提供有力支持。
之前,为巩固防疫和其它现实需要,各方面对病毒的宣传多侧重于在其影响如何严重的层面向社会大众渲染,使得社会面很多人对变异病毒缺乏了解,误认为与病毒共存的国家都还像当年印度一样死伤枕籍,美日欧等国家还生活在疫情的水深火热之中,民众感染后非死即伤。
这种做法非常值得商榷!事实上世界其它国家的应对办法也并非一无是处,在应对新冠病毒这个人类共同敌人的战斗中,只要是好的办法都值得肯定。为消除此前这些做法产生的社会恐惧,各方面应尽快把确切情况完整准确介绍给社会,帮助大家在认识上转过弯来。从认识转变到付诸行动,需要智慧与时机。但是首先,我们要有直面现实的勇气,不要让曾经取得的成绩变成阻碍创新的包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