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地疫情|今年冬天是关键时刻 明年春天有望渐次走出疫情
自从最近中央公布优化疫情防控工作的二十条措施后,关于内地何时走出疫情的讨论再次热闹起来。尽管二十条措施已经明确说了不是为了放开或躺平,是为了科学精准防疫,必要的管控措施会继续,但还是让许多人看到渐次走出疫情的希望。
二十条措施公布后,许多地方都已经公开表态会落实下去,比如,北京宣布启动长期滞留京外人员专项救济。这在某种程度上会有助于减少一刀切、层层加码,促进人员往来和国际交流。据最近《中国新闻周刊》在《优化防控二十条发布,专家预测管控的人员“至少会减少一半”》一文中的报道,“受访的数据专家大概做了个估算,这次调整之后,总体而言,疫情管控的人员规模‘至少会减少一半’”。
但与此同时,最近一段时间,内地疫情呈现上升趋势,每日都有新增许多感染者。11月20日,内地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27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24547例。一些重点城市的感染数量较多,比如11月20日,广州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96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7885例,重庆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31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898例,北京新增本土确诊病例154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808例,石家庄新增本土确诊病例2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639例。
因为感染者较多,本来率先打响第一枪,宣布取消常态化核酸点和除重点场所外不再查验72小时核酸证明的石家庄,又决定自11月21日起在全市部分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并收紧防疫措施。
现在内地已经进入冬季了。根据往年规律,冬季疫情容易蔓延。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最近内地疫情虽然多发,感染者数量较多,但其中多数都是无症状感染者,重症率很低。比如,广州市自10月22日本轮疫情以来,到11月16日,已有大约4.8万感染者,仅一例重症和一例危重症,均是伴有多种严重基础疾病的老年人。
这再次说明新冠病毒的传播力变得更强但危害性已减弱。因防疫贡献被授予“人民英雄”国家荣誉称号的中国工程院院士、国医大师张伯礼,最近指出当前的临床实践表明,新冠病毒造成的重症和死亡比例很低,这意味着新冠病毒的致病力减弱。
这无疑是好消息,说明过去三年中国内地付出的心血和代价没有白费,今天的病毒已经明显不同于三年前武汉疫情时的病毒,走出疫情的条件渐渐开始具备。不过,现在还只是刚进入冬季,接下来一段时间的疫情走向还有待观察,尤其是内地的医疗资源不均衡,仍有许多老人未能充分接种疫苗,其中不乏有基础疾病的老人,广州的情况是否具有普遍性,需要继续观察。若最终今年冬天真的各地都如广州一样,纵使疫情出现反弹,但重症率极低,那中国内地距离走出疫情便不远了。
在此过程中,与弱者共存极为重要。香港01早前在《中国式共存最难的是与弱者共存》一文中写过,目前病毒威胁最大的群体是老人,重点是未接种疫苗或有基础疾病的老人。现代社会一个重要的道义基础是尽可能去保护老弱病残,而非让他们成为牺牲品。海外不少国家和地区疫情爆发期间造成的大量老人死亡,是非常不应该的惨痛教训。内地人口基数庞大,目前仍有较多80岁以上老人未充分接种疫苗,其中许多患有基础疾病。接下来能否有效保护老人等弱势群体,能否做好有基础疾病患者的健康保障,既是伦理和道义问题,又是中国式共存的最大挑战。
从目前形势来看,中央层面早已认识到这一点。二十条措施中有四条是专门针对提高疫苗加强免疫接种覆盖率(特别是老年人群)、加快新冠肺炎治疗相关药物储备、制定分级分类诊疗方案、做好住院床位和重症床位准备、制定健康安全保障方案(老年人、有基础性疾病患者、孕产妇、血液透析患者等群体)。这四条非常关键和要害,其完成进度直接影响中国内地在什么时候进一步开放。
最近,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说过:“我们内心非常清楚,最终走出疫情看的肯定是科技,但现在生物医药所做的这些贡献是不是已经提供了充足的支撑?我们相信中国是有能力来支撑我们整个抗疫,走出疫情。”据第一财经报道,在研的新冠药物数量达到10余款,有多款药物已到三期临床试验阶段,其中用于治疗普通型新冠成年患者的阿兹夫定片,已经获国家药监局批准,正式上市。
笔者多次写过,从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腾飞和对外交流中获益极大的中国内地,自上至下都不缺乏继续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和促进对外交流的强大意愿,只不过因为疫情下的现实国情,中国内地的防疫政策调整只能是渐进的、审慎的。但从目前情势来看,与病毒搏斗三年的中国内地,终于熬到病毒毒性已明显减弱,今年冬天会是观察疫情走向的关键时刻,若顺利度过,明年开春将迎来走出疫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