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动态清零政策 中国正在与世界脱钩、自我封闭吗?
我们这是怎么了?面对中国防疫过程中上演的一幕幕魔幻现实主义场景,很多人都在追问这样一个问题。与此问题相关的另一个担忧与疑虑是:中国正在与世界脱钩、自我封闭吗?
之所以有此担忧和疑虑,最直接的原因自然是疫情。在新冠肺炎疫情爆发的第三个年头,当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在新变种奥密克戎的袭扰下,不得不“与病毒共存”之际,作为疫情上半场防疫优等生的中国,基于“生命至上、人民至上”的执政理念,始终如一在坚持“动态清零”的防疫政策,不惜一切代价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于染疫者,应检尽检、应隔尽隔、应收尽收、应治尽治。
这样的阻断疫情传播的方式,在疫情爆发之初起到了很好的防控效果,也是中国乃至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都一致采取的。但随着病毒的不断变异,以及疫苗、药物的研发,再加上人们对病毒本身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这大大不同于前期的陌生、恐惧和不知所措,中国之外的不少国家和地区遂纷纷打开国门,走向开放。而中国因有着强大的社会动员力和基层力量,在被迫“与病毒共存”之外还有可选项,故基于现实国情考虑,仍在维持原有的严格防疫政策。
虽然此政策带来的经济民生代价成为越来越多人的不可承受之重,在“讲政治”压倒讲科学、讲法治、讲常识之后,更是出现不少引起民怨沸腾的事件,人们对次生灾害的恐惧在上海等地开始压过对病毒本身的恐惧,中国决策层基于“算大帐、算总体帐”的思维,对病毒零容忍,且表示要“坚决克服认识不足、准备不足、工作不足等问题,坚决克服轻视、无所谓、自以为是等思想,始终保持清醒头脑,毫不动摇坚持‘动态清零’总方针,坚决同一切歪曲、怀疑、否定我国防疫方针政策的言行作斗争。”
就在中国尽全力凝聚同心抗疫共识、对病毒零容忍之际,世界卫生组织(WHO)总干事谭德塞5月10日公开评论中国防疫政策时说,“考虑到这个病毒的行为,而且我们已预料到它未来还会变异,我们认为这(清零)是不可持续的……我认为转变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谭德塞说,我们现在对冠病已有更多的了解,也拥有更好的对抗冠病工具,这意味着是时候改变策略了。此一罕见表态,很快获得大量转发,亦成为不少人论断中国如果继续“动态清零”势必愈发与世界“脱钩”的切实论据。
在疫情防控政策之外,其他层面的一些做法亦加剧了这层担忧。近日,中国三所高校——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宣布从今年起不再参与世界大学排名,也不会向国际大学排名机构提供相关数据,中国官方媒体已经从多个渠道证实了此消息。据知情人士所言,“中国人民大学等高校退出所谓的‘国际大学排名’,反映了中国大学、中国教育、中国文化的自主性和勇气。”央广网就此评论说:“淡化国际排名已成大势所趋、民心所向……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不能跟在别人后面依样画葫芦,简单以国外大学作为标准和模式,而是要扎根中国大地,走出一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的新路。”
虽然中国三所高校与世界大学排名“脱钩”自有其考量和内在逻辑、脉络,但此举发生在因疫情引发的“脱钩”担忧的大前提和背景下,还是被不少声音认为是教育领域的自我封闭乃至倒退。
从“孤立”的疫情防控政策到高校退出世界大学排名,中国是否真的在与世界脱钩、自我封闭?如果单从短期来看,从现象来看,的确如此,但放在更长时间周期中来看,不管是客观条件还是主观愿望,都注定中国无法与世界脱钩,更不会自我封闭。
先看客观条件。中国目前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2021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总量为17.7万亿美元,按照国际汇率计算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按购买力平价则位列世界第一。此外,中国对外贸易额世界第一,同时中国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商品出口国及第二大进口国。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同样离不开中国,今天的世界早已深度联动,中国不应该也不可能与世界“脱钩”孤立存在。这也是为什么即便在严格防疫政策之下,面对“中国还能投资吗”的追问,仍然有不少人给予中国积极期待的原因。
事实上,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本身同时作为一场认知革命,带给我们最直接的思考就是“没有人是一座孤岛”、“环球同此凉热”,人类迫切需要构建真正意义上的命运共同体,来应对瘟疫、战争和气候变化等问题。人类社会向何处去?这是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过去几年反复提到的宏大命题,中国不仅是这一命题的“发问者”,亦必然会与国际社会一道共同扮演“回答者”的角色。
再看主观愿望。虽然我们无法探究主政者内心深处的“幽暗意识”,但从中共最高层十八大至今的公开表态和所作所为来看,其并无与世界“脱钩”、走向自我封闭的主观愿望。十八大上台之初,习近平即启动了南巡,循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的足迹开新篇,并在过去十年时间里国际国内的各个场合,不断强调中国要坚持改革开放总方针不动摇。早在2013年提出的“一带一路”,虽然遭遇不少舆论质疑,但需要承认的是,这是一项中国走向世界、与世界联通的蓝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会关闭,只会越开越大”,这是习近平在疫情之前对世界的承诺,也必须成为疫情之后中国坚持的总方针。
不过,虽然客观条件和主观愿望决定了中国不会也不可能与世界脱钩、自我封闭,但现实政治的演进往往充满了各种偶然性,历史也往往是在两股力量的较量与撕扯中以“进两步、退一步”甚至“进一步、退两步”的方式前进着,尤其在大流疫和外部世界激烈变局增加了越来越多不确定性的当下,稍有不慎,便可能走向自我实现的预言,犯下颠覆性错误。好在中国闭关锁国的历史教训,以及中国在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启动的改革开放提供的实践经验,提供了一面镜子,以史为镜,以改革开放为镜,中国未来仍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