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问上海防疫:必须守住法治底线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虽然从数据上看,上海疫情已经出现明显变化,5月6日、7日、8日的新增确诊者绝大多数为既往无症状感染者转归,或是在隔离管控中发现,连续三日的无症状感染者人数亦均维持在4,000例以下,但与数据变化同步发生的,却是越来越引发民怨、民愤的防疫手段,有些防疫手段甚至突破了法治和常识的底线。

比如目前引发上海民众普遍愤怒的一项政策是“一人阳性、全楼隔离”,这一加强版政策有一个大的背景。5月5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召开会议,分析当前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其中特别提到“一定能够打赢大上海保卫战”。紧随其后,上海市委、市政府召开动员大会,市委书记李强立下军令状,表示要“排除万难、冲锋攻坚,奋力夺取大上海保卫战的胜利。”

以此为背景,上海防疫管控再度收紧。浦西多个防范区宣布“提级管理”,浦东则有小区采取“一人阳性、全楼隔离”措施,以尽快实现社会面清零。位于浦西的徐汇、青浦、宝山等区多个街道和小区都下发通知,宣布即日起进入“静默期”,要求全体居民足不出户、暂停快递、外卖和团购,静默期从三天至九天不等。率先实现“社会面基本清零”的金山区和奉贤区,同一天则先后通知,8日、9日连续两天在全区范围内开展两次全员核酸筛查,期间全区实行“全域静态管理”。虹口区8日则宣布对风险最低的防范区提级管理,居民不得出小区活动。

“一人阳性、全楼隔离”,姑且不说这样的防疫举措将耗费多大的公共资源和经济成本,单就从目前操作层面来看,亦存在很大的问题。社交媒体传播的视频显示,上海发现阳性病例的楼宇不仅被全员拉走,而且防疫工作人员直接进入居民家中进行病毒消杀。在一篇流传颇广的网文中,被拉走隔离的作者详细讲述了自己所经历的魔幻隔离过程,并无奈表示“没有人在乎最基本的逻辑,没有制度,没有统一的标准,没有抗议的出口,只有一个摆烂的12345(市民热线)。12345在今时今日就代表了混乱的上海。”

与网络上的民怨、民怒形成呼应的,则是来自华东政法大学宪法学教授童之伟的一篇文章《对上海新冠防疫两措施的法律意见》。该文开宗明义表示,“已披露的上海官方人员与相关居民的对话视频、音频显示,上海新冠病毒防疫采取的两项措施引起的事态非常严重,在市民中反应也很强烈,很可能造成某种法治灾难”。基于此,童之伟从现有法律条文出发,做出明确呼吁:对居民使用强制手段强制送方舱隔离的任何做法都是非法的,应立即停止;上海市任何机构无权强行要求市民交出住宅钥匙井进入市民住宅“消杀”;上海市委市府若认为出现了紧急状态,可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或国务院根据宪法采取相应措施。

2022年4月17日,上海黄浦,来自兰州的山河救援志愿服务队工作人员对人民坊小区涉阳楼栋和公共区域进行消杀。(视觉中国)

奋笔呼吁之后,童之伟亦在结尾表示,“新冠防疫要与保障市民权利、自由兼顾;各级国家机关和官员应严格依宪法法律办事,不可为办事方便违反法治原则、破坏法制。新中国以来,上海从来就是以开明、法治、繁荣著称于全国乃至世界,倡导多年的上海‘十六字精神’即‘海纳百川、追求卓越、开明睿智、大气谦和’已经成为广大市民的骄傲。当前,我国防疫形势依然严峻,上海的情况不容乐观,在这种情况下,上海如何在科学防疫、民主防疫方面向全国做出表率,是上海各级领导和市民的责任和使命。”

童之伟该文发出不久后,即被全网删除,童之伟本人也被微博禁言。8日晚间,童之伟在个人社交媒体发声,称“我写《对上海新冠防疫两措施的法律意见》,本意是要整个东西向领导层反映一下情况和想法。为准确慎重其间(起见),拿到几个群征求意见,但不想有朋友弄到微信公众号去了,后来我也只好跛子拜年,以歪就歪。现在想来还是要更慎重点为妙,我准备再研究研究,写个更完整准确的东西。《对上海新冠防疫两措施的法律意见》一文就请大家不要再转发了。”

事实上,早在2020年武汉爆发疫情之际,童之伟在接受中国大陆媒体《财经》采访时即已发出担忧和警示,并强调“应对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必须坚持法治”、“必须在法治的轨道上化解公共卫生危机”,童之伟亦建议所有参与抗疫的公职人员学习《突发事件应对法》的相关规定,避免“搞出些过头乃至极端的做法”,妨害抗疫效果,浪费抗疫资源。“这次公共卫生事件既是对中国法治的一次考验,也是中国法治成长的一次契机”,童之伟说,“如果政府和学界能够认真审视和省思,在立法、执法等各方面加强建设制度建设,完全有可能在推进法治中国、完善现代国家治理体系方面前进一大步。”

值得一提的是,同样是在武汉疫情爆发之际,上海市于2020年2月7日召开十五届人大常委会第十七次会议,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关于全力做好当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决定》,该决定授权政府采取临时应急管理措施外,以要求政府的措施不能“任性”——《决定》提出,市政府可在医疗卫生、防疫管理、隔离观察、道口管理、社区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采取临时性应急管理措施,制定政府规章或发布决定、命令、通告等,但应不与宪法、法律、行政法规相抵触,不与本市地方性法规基本原则相违背,且要报上海市人大常委会备案。“在疫情防控工作中,任何单位和个人,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本决定,由公安机关等有关部门依法给予处罚;给他人人身、财产造成损害的,依法承担民事责任;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随着上海疫情持续延烧,市委书记李强的仕途亦引发关注。(VCG)

守住法治的底线,保障民众基本权利,是上海防疫过程中必须坚守的,这是最低要求。上海民众乃至全中国民众,都希望上海能尽快打赢这场“保卫战”,都希望能尽早回归正常生活,但这一目标的达成,不能以突破法治的底线为前提,更不能以挫伤民众对政府的信任和信心为前提。过去几天,上海各级领导都在立军令状,都在慷慨陈词,比如浦东新区区委书记朱芝松表示“即使粉身碎骨,也一定要完成任务”,但“只许成功、不许失败”的上海,想要的“完成任务”,想要的“成功”,绝不该是以目前这样的方式进行。

中国作为疫情最早大规模爆发的国家,在武汉早期能很快稳控疫情,并在过去两年多时间维持着低死亡率,的确是不容抹杀的防疫成绩,在病毒不断变异的过程中,尤其是面对奥密克戎的袭扰,中国巩固这一防疫成果遭遇了越来越大的考验和挑战。从官方层面来看,确实有很充足的理据维持目前的防疫政策,毕竟中国人口基数大、老年人口众多,城乡医疗卫生条件严重不平衡不充分,再加上病毒本身亦在不断变异中,但在坚持“动态清零”防疫政策的过程中,不能只讲政治,不讲法治、不讲科学、不讲常识。要知道,法治是现代国家的基石,也是中国过去十年战略布局的重中之重。如果防疫最终的成功需要以突破法治底线作为代价,那从长远来看,我们最终还是失败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