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解码|北京立不立“统一法” 这个问题要由蔡英文回答
中国大陆两会已结束,但北京会否制定“祖国统一法”的话题并未随之消散。先是大陆国台办发言人朱凤莲3月16日在例行记者会上接受官媒央视总台记者提问时,称将“认真听取和研究”;接着国台办旗下传媒“中国台湾网”3月22日发表评论文章,指《分裂国家法》也是“祖国统一法”。
陆委会主委邱太三又在近日抛出“两岸互相承认主权”说法,令台海政治关系再掀波澜,民进党政府一再往“两国论”踩线,更让外界好奇中共会不会出手“统一法”作为应对。
朱凤莲当天在记者会上的说法,尽管台媒多数放大“认真听取和研究”关于“祖国统一法”的提案,但她仍延续大陆官方一贯论调,强调《反分裂国家法》实施17年来,在“反独促统”各方面“已经发挥并将继续发挥独特的重要作用”。这一点也体现在“中国台湾网”随后的评论文章,该文指《反分裂国家法》的重要目的在于打击“台独”,然当中也有相当条文在于促进两岸交流合作,并以粗体字指明,“《反分裂国家法》既反‘台独’,也促统一,本身就是一部寄希望于台湾人民、倡导扩大民间交流、增进两岸心灵契合的‘祖国统一法’。”从朱凤莲到“中国台湾网”,可以视为大陆官方对于制定“祖国统一法”传言的表态与回应。
值得回溯的是,制定“统一法”的呼声在大陆始终未曾停歇过。早在陈水扁执政时期,由于民进党政府“一边一国”论与各种往台独靠拢的言行,2004年便传出中共人大常委将研拟制定反台独的“统一法”;不过中共最后在2005年正式端出来的则是《反分裂国家法》。蔡英文执政后,订立“统一法”的声音再度出现,特别是2020年伴随着特朗普(Donald Trump)竞选连任、频频靠着台湾问题激化中美对立,官媒新华社亦就传闻向国台办提问是否可能推出“国家统一法”。再到拜登(Joe Biden)时期强化遏制中国的印太战略,2022年2月一向主张“和统”的大陆学者章念驰又撰文主张大陆对台当务之急乃创建“统一法”,搅动了两岸的敏感神经,尤其是在“和统无望论”甚嚣尘上之际,受到不少大陆民间舆论的批评。
可以发现,大陆官方在面对类似的问题时,标准答案都是解决台湾问题必然以《宪法》与《反分裂国家法》为依归,认为既收到震慑台独的效果,也宣示必将完成国家统一。与此同时,还可以发现,大陆官方并没有对“统一法”的声音进行“清零”,也从来没有正面加以否认,甚至几次都是由新华社或央视等官媒记者在国台办记者会的场合发问。以“台独顽固分子”清单的出台轨迹来看,“统一法”的可能并非为零,维持着探寻风向以及对民进党政府“听其言观其行”的弹性空间。
特别是在中美博弈的百年变局下,虽然暂时有乌克兰战争令美国分心,但对华府精英而言,中国崛起才是其维系帝国不坠最大的绊脚石,而台湾牌更是其必然挑动、剑指北京的重中之重。可以看到,中方透过几次领导人和高层官员会面的场合,向美方不断传递台湾问题的严重性;但美方空有“四不一无意”(不寻求与中国打新冷战、不寻求改变中国体制、不寻求通过强化同盟关系反对中国、不支持台独,无意与中国发生冲突)的口头宣称,在实际做法上依旧透过国会立法、特使访台、外交冲撞等方式,对台湾的蔡英文政府传达“代理人”讯息,联手对“一中”进行虚化和掏空。
近期以来,蓬佩奥(Mike Pompeo)在台湾演讲宣扬“外交承认”,安倍晋三则再提“台湾有事等于日美同盟有事”;而民进党政府方面,相比于去(2021)年双十演说蔡英文的“互不隶属”论,陆委会主委邱太三更进一步倡议“两岸互相承认主权”,无疑是为“中华民国台湾”的论述夯实“两国论”的内涵。美台往“台独”红线迈步而去的做法,北京不可能当作没看到且不当回事。
对中国大陆而言,“反独”与“促统”是解决台湾问题一体两面的战场,而《反分裂国家法》标明、划明了底线,至于如何完成统一,北京显然有意撑大战略空间。从“新时代党解决台湾问题的总体方略”写入中共第三份历史决议之后,北京一方面不再模糊“武统”与“和统”的关系,同时一步步开展统一的执行方案(“两制台湾方案”)与统一后的治理蓝图擘划,看得出来即将到来的二十大,中共相当有可能借由“总体方略”的铺陈,对解决台湾问题的程序提出策略性的部署。
朱凤莲3月16日应询答复的最后,其实留下了一个伏笔。她说:“我们将根据形势发展变化,加强运用法治方式和法治力量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推进祖国统一进程”,在肯定《反分裂国家法》作用的同时,并未将“统一法”的可能性给完全说死。中国大陆正在酝酿的对台“总体方略”,可以预见将涵盖从“反独”到“促统”再到“统一后”的“全过程”,就算没有“统一法”之名,也或将具备其实。届时对于台海会不会有更为严厉和紧缩的下一步,当然还得看蔡英文政府与美国往“台独”脱轨到了什么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