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中国审查碰上美国《老友记》
2月11日,“《老友记》遭到删减”上了内地社交平台微博热搜,讨论热度不减。
此前各大视频平台爱奇艺、优酷、腾讯、Bilibili(B站)高调宣布,买了美国热门影集《老友记》(Friends)十季的版权、一周更新一季的消息。《老友记》在大陆许多八零、九零后心中是童年的经典回忆,许多人原先翘首以盼。
不料2月11日晚上第一季放出来后,不但剧里女同性恋的部分被删减,就连涉及到性的台词,也被翻译成截然不同的意思,上映日当天就成为集体吐槽大会,甚至热度冲上微博热搜。
《老友记》的删减成为热门议题,这已经不是头一遭。2021年5月,《老友记重聚特辑》(The Reunion)上线,在美国视频网站上发布的版本是104分钟,而在内地视频平台上播发的版本却少了几分钟。删减的内容,同样是“性少数群体”(LGBTQ)。这同样引起大陆网民的嘲讽,许多西方媒体亦有报道。
同样地,日前美国九零年代电影《搏击会》(Fight Club)在内地视频网站上被“改写”结局,引起该电影原著小说作者在Twitter上大力讽刺:“太棒了!在中国,每个人都有一个幸福的结局”。
中西方体制不同,中国对于文化产品的审核争议也屡见不鲜。自然,中美对立,中国的一举一动被放大检视,这类议题就更容易在西方媒体上有放大效果。与此同时,年轻一代的中国网民成长环境与西方同龄人没有太多差异,更难忍受这种古板的教条与审核。
关于中国政府对影视产品的审查,这类话题可以分两部分阐述。其一,政府大方针与平台自我审核。其二,时代发展下所衍伸的弹性空间。
政府审核与平台“觉悟”
2014年时一些热门的美国电视剧比如《囧男大爆炸》(The Big Bang Theory,大陆翻译为生活大爆炸)等突然在视频网站上下架。这些剧集都拥有广大观众、播放量惊人,也没有涉及色情的剧情,当时引起舆论热烈讨论。
那时大陆媒体询问视频方,视频方以“接到通知要下架”回应媒体。
在中国,外国剧集的引进要通过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电总局)这一关,而这些电视、电影被放到个视频平台上后,国家互联网讯息办公室(网信办)也会介入到监管这一块。广电总局与网信办,一个审理“文化产品本身”,一个审理“互联网上之内容”,两者工作自然有很大重合。
以此次《老友记》删减风波为例,在这部电视剧引进之后,所有视频平台都删减了涉及女同性恋之内容,这是广电总局以及网信办审核之统一标准,没有什么弹性操作空间。在这之后,各地网信办也会有监管之责,各平台的审核人员标准也不同。
于是,可以看见关于性的翻译,有些视频平台翻译得比较直白,有些则直接扭曲意思或抹去。
在内地,看待影视审核问题时涉及多个面向:中央规定、各地网信办标准、平台审核标准。在这当中,去除中央统一的“硬性要求”之外,许多“标准”往往非常主观。同一则内容,上海网信办与北京网信办可能就有不同的判断。
更别提“官方标准”与“民间标准”之落差。
而国际情势千变万化,这些外部变化也会影响内部的舆论风向,间接影响文化产品的审核标准。比如近年中国外交亲近俄罗斯、中美政治对立,影视作品中一些“政治不正确”的自然也会被审核——许多时候,中国的审核并不是“中央直接出台政策”,而是在特定氛围下各地网信办出手、或各视频平台自我审查。
虽说中国共产党一党专政,但数亿的网民、蓬勃发展的文化娱乐市场,使许多事情在操作层面上并没有那么绝对。灰色地带、弹性空间都存在,这正是研究中国最难之处。
“弹性空间”
何谓审查的“弹性空间”,以同性恋题材为例。在近年内地电影及电视剧中,这题材几乎销声匿迹。前几年一些男明星靠着“耽美剧”(男同性恋题材)爆火,2022年1月,广电总局明令叫停耽改剧。
但是在以年轻人为主的视频平台B站上,不论是男同性恋、女同性恋还是跨性别者,都可以开一个视频帐号成为自媒体主,发表相关内容。在这一块虽说也会有网信办审核、也属于“敏感题材”,但标准相对宽松许多。
而虽说“电视剧不能有同性恋题材”,但近日有一部大约只有十多分钟的短片被放上视频网站,是由两位大陆年轻小明星出演,同样是隐含同性情感。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这非常适合用来形容内地审核机制与民众的博弈。人们无法在正规视频网站上获得的内容,网上也有无数一刀未剪的盗版资源可以寻求。
回过头看此次《老友记》风波。内地民众是否对于审查存在不满?自然。而审查机制一律抹去同性恋相关内容,这个“标准”是否会长期存在?这两年或许是。但与整体环境的变化同样有关系,并不是一个长期静态的。
对于中国管理层而言,最重要的是:过去在经济飞速发展之下,人们与政府产生了一定的和解与默契——政府解决问题,改善民众生活,而民众也理解政府在内容上的监管,毕竟中国体制与西方不同。但这种“理解”,往往根基在民众生活好、对未来有希望之基础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