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2021|年度热词记录社会变迁 成Z世代参与家国述事的足迹?
2021年,全球仍受新冠肺炎疫情笼罩。在防控疫情之际,两岸三地的娱乐圈,以至教育、房地产同样出现新变动。《香港01》即日起推出“2021年中国大事回顾”系列报道,带你回望过去一年有哪些事件值得关注。本文为系列报道第一篇,将介绍2021年度热词。
年度热词带有鲜明特色,除了记录了一年中发生的“大事”,更是大众抒发情感、表达态度的独特方式,展现当代年轻人的表达习惯。除了躺平、YYDS、饭圈“塌房”之外,中国太空站“天宫”、天问一号同样入选本年度的年度热词。到底每个热词因何出现,其背后的含义为何?
躺平、内卷
今年4月,“百度贴吧”出现一篇名为《躺平即是正义》的文章,作者在文中自述如何在没有稳定工作的情况下,以做散工及低消费生活,并抱怨生活中种种无奈,坦言“人大可不必如此”、“躺平就是我的智者运动,只有躺平,人才是万物的尺度”。
简单而言,“躺平”一词即是不再劳动,并降低消费与生活欲望,维持自在惬意,与其努力不如以“躺平”的态度无欲无求,被视为是对抗社会“内卷化”的一种方式。
与“躺平”相对应的是“内卷”。“内卷”一词突然出现,与网上流传的名校学霸的图片有关。去年,内地网络传出多张清华大学学生一边踩单车,一边用电脑写论文、看书、食面的图片,并有“清华卷王”之说。
“内卷”原本所指的是亚洲农业社会中,长期精耕细作投入大量劳动力却没有实现经济突破的问题,现时一般用于形容某个领域中发生过度竞争,导致进入互相倾轧、内耗的状态。当社会资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需求时,就会通过竞争来获取更多资源。
以一间公司为例,当部分员工自愿加班,并得到管理层的赏识,就会令原来按正常时间上下班的员工担心自己会变成劣势者,于是亦自愿加班,最终令加班变成常态。简单来说,就是通过压榨自己,极度竞争,以取得微小的优势。
YYDS
YYDS是“永远的神”汉语拼音缩写,起源于内地游戏主播在直播过程中将自己敬佩的团队称为“永远的神”,后被粉丝用来称赞偶像的表现。
然而,YYDS一词被广为人知,是在今年举办的东京奥运会期间,每当国家队运动员夺奖或取得优异成绩时,网上就会涌现YYDS一词,包括射击运动员杨倩夺得首金、跳水运动员全红婵决赛跳出三个满分,短跑运动员苏炳添刷新亚洲记录等等。
饭圈“塌房”
今年初起,两岸三地的明星接连出事,先有郑爽被爆出在美国代孕弃养、逃税,张哲瀚因到过靖国神社兼曾在网上发布日本军旗照片被指是“精日分子”,后有吴亦凡诱奸未成年少女,“天天向上”主持人钱枫涉性侵,至最近期的李云迪嫖妓、王力宏婚变等等。
整治娱乐圈和“饭圈”成为重中之重,官媒发声要“除去不守艺德”的乱草,中纪委则更批评“饭圈”成为邪气怪圈。在整治期间,不少“饭圈”用语开始走入大众视野,当中以“社死”、“塌房”最广为人知。
粉丝“塌房”成为近年内地娱乐圈的常态。内地网络流传一张老人在讲述“房子塌了”的图片,被写上“看到那边有房子塌了,就过去看看热闹,但过去发现居然是我家房子塌了”。事实上,该图出自韩国SBS节目《想知道真相》(그것이알고싶다),2012年报道有关2008年湖北恩施市白果乡下村坝村的观音塘,约8万立方米蓄水突然消失的事件。
在粉丝的心目中,其支持喜爱的偶像就如同自己的家一样,当偶像出现负面新闻或谈恋爱时,就会被称为“塌房”。而老人讲述“房子塌了”的图片亦泛指成当偶像出现丑闻时,粉丝本来想“食花生”,却发现是其喜爱的偶像出事,“让我看看谁家房子塌了?原来是我”也成为许多粉丝自嘲的用语。
社死
“社死”即“社会性死亡”,源自于汤玛斯.林奇(Thomas Lynch)的《殡葬人手记》对“死亡”的定义,社会性死亡即“邻居和亲友所公知的死亡”,现泛指在公众面前出丑、社会名誉严重受损等情况。
值得一提的是,“社死”与网络暴力同样有关。随着互联网的急速发展,社会新闻、事件都能迅速传播,只要手持手机、电脑等电子产品,人人都能够将身边所发生的小事大事透过网络传播开去。然而,当中有不少事件是未知真假,令当事人被误解、“人肉”等等,导致“社死”。
以罗冠军事件为例,去年8月底,女大学生梁颖在微博发文,声称自己遭一男子强奸,被迫恋爱堕胎。网民人肉搜索出文中所指的男子为罗冠军,并对他发起一场声讨女性尊严的网络暴力。然而,梁颖几日后删光指控文章,并委托律师发布声明表示“罗冠军并没有强奸我”。
罗冠军后发文提到,对方律师已经联系自己希望和解,并可以公开道歉、赔偿,又指生活受极大影响,半年搬家3次工作换了3个, 自己已经“社会性死亡”,该词语也再次成为舆论热点。
破防了
11月29日,内地影视平台Bilibili(哔哩哔哩,俗称B站)宣布累计弹幕数突破100亿,Bilibili更与人民文学出版社、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选出2021年度弹幕为“破防了”一词。
“破防了”为“破除防御”的缩写,早期用于军事领域上,亦会用于体育比赛中。此外,“破防了”亦是网络游戏用语,意指“破除对方防御”,现泛指遇到或看到一些事情后,心理层面受到冲击,内心深处被触动,心理防线被突破,情绪异于平常,例如感动、悲伤、愤怒等,有年轻人对个人情绪的表达,也有对社会事件的共鸣。
天问一号、天宫
除了上述的年度热词,今年中国的航天科技同样备受关注。去年7月23日,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发射,并于今年5月15日着陆火星;6月11日,国家航天局公布首批科学影像图,包括由“祝融号”火星车拍摄的着陆点全景、火星地形地貌、“中国印迹”和“着巡合影”等图片。
在6月12日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表示,天问一号是中国迈出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天问一号任务亦实现了6个首次,包括首次实现地火转移轨道探测器发射、首次实现行星际飞行、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软着陆、首次实现地外行星表面巡视探测、首次实现4亿公里距离的测控通信,以及首次获取第一手的火星科学数据。
除了向火星进发,今年国家在建设中国太空站“天宫”上亦取得重大进展。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升空,经6.5小时快速交会对接后,太空人聂海胜、刘伯明和汤洪波先后进入天和核心舱。
三人在太空站驻留长达3个月,期间要执行多项任务,包括天和核心舱在轨测试、再生生保系统验证、机械臂测试与操作训练等等。此外,他们进行了两次出舱活动及舱外作业,包括舱外服在轨转移、组装、测试,开展舱外工具箱的组装、全景摄像机擡升和扩展泵组的安装等工作。9月16日,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与太空站分离,并于次日(9月17日)成功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在神舟十二号太空人返回地球之际,国家亦加紧筹备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10月16日,太空人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乘坐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升空,并成功进入天和核心舱。3人将在天宫驻留6个月,按照天地同步作息制度工作及生活,并会全面考核工程各系统执行太空站任务的功能性能,以及系统间的匹配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