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危急・二|关于“踩红线” 台湾与大陆活在两种世界

撰文: 郭雪筠
出版:更新:

2020年在大陆舆论场提武统,人们感觉“台海终局”的时间点似乎提前了,如今一年又过去,更多人确信“统一”那日可能提早到来,因为多了更多的迹象。台湾,整体在往“那个危险”的方向走。

可以发现这几年,两岸都不断对两岸问题抛出分析,但两边不论从政府到民间,与“海峡彼岸”都活在两个完全平行的世界。大陆不解于为何台湾能够全然相信美国、仗着美国就敢“踩红线”,这难道不是让武统的那天提早到来吗?

而台湾则是认为,自己从未踩红线,一直是维持现状的,台湾没有搞独立,怎么就踩红线了?明明就是大陆自己为了促统,才片面改变了现状,逼使台湾靠向美国。

两岸何以走到今天?在一片口水之争中,需要先回到问题的最根本:台湾从根本上,如何看待两岸问题?

本系列共有五篇稿件,此为第二篇。

一,台湾看两岸问题之“底色”

关于两岸关系过去的历史发展,从政治到最根本问题:台湾对两岸关系,到底是什么态度?多数人都知道,去除少数的极独或是极统,就是维持现状。

而何谓“维持现状”?经济上两岸共同发展,政治上与大陆毫无关联,也就是一起赚钱、一起做朋友,但“你不能改变我的生活方式”。一个最具体的例子,2010年台湾海基会与大陆海协会签署了《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那时马政府声势正旺,民进党跳脚骂亲中,亦无损两岸交流之势。

当时不只是台湾,连大陆学界都在问,两岸经贸协议的签署是否就代表开启一个新时代?接下来是否就会迎来两岸政治层面的磋商呢?

解放军针对台海进行军事演练,这类新闻在近年并非新鲜。(中国央视截图)

但当时马政府对这事情轻描淡写,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台湾对中国大陆的态度,只能停留在“民间交往”以及“经济贸易”的层面。“政治”这一块不能碰,因为台湾要牢牢守住现有的政治制度。这不是民进党一党之功,而是二战之后国民政府来台,在那之后从经济崛起、到后期政治路线发展,一系列脉络使得台湾社会对于“守住台湾政治价值”深信不疑。就算是马政府时期大量陆生来台,两岸甜甜蜜蜜,但这甜蜜的背后并不是没有防备。台湾始终明白两岸政治上是对立的,那时的蜜月是基于马英九告诉人民的“与大陆往来能够改善经济”,也就是很现实的:将中国大陆视为可能解决某一部分问题的方式,所以“暂时”让两岸经贸占据主导。

结果,并没有解决,台湾对大陆“可能会改变我们生活方式”的政治恐惧又占据主导,爆发太阳花学运。在这之后,国民党已经很难让民意相信“两岸经贸能改善经济”。归根结底,中国大陆非常快速地崛起了,正好在台湾停滞的三十年之同一时期,对“大陆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政体、我们的生活方式”之惧怕或不满,就这样逐渐升高。与此同时随着实力崛起,大陆本来就想改变两岸现状、推进统一。很自然地,在这个情况下,对于中国大陆的政治、或社会舆论,台湾一方面有更多报道和分析,另一方面又无法真正“看到”。因为不管是新闻报道角度还是人民心态,多是基于“看看大陆是否出现纰漏”、“美国是否仍占上风”等。

值得一提的是,台湾不是真的认为大陆执政者能力差,或大陆不进步,甚至是相反的:许多民调机构都显示,台湾社会普遍认同大陆执政者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与其说台湾在找寻大陆的错、嘲讽中国,不如说,是在找寻“大陆政治当前仍与我无关”、“还没有强到能敌过美国”之证据。

整体上,近年的台湾社会尤其矛盾,认为“大陆可能影响台湾”的可能性增加,但又认为不必真的了解中共(或中国大陆),因为中共并非“民主”,随时翻脸,了解也没用。

何况,如果在台海问题上,有一天,连美国都不管用了,那台湾又能如何?

二,“踩红线”问题:台湾与大陆的两套体系

正是因为这种“想看一下大陆在做什么,但不想真正了解”的心态,再加上两岸发展路线、政治、各方面情况存在差异,使得两岸越来越活在两种平行世界。

大陆会认为,老百姓不懂也就算了,台湾政治精英能不懂大陆政治吗?答案是,在这个层面台湾政治精英与百姓没有多少区别。因为台湾掌权的上一代精英,就是生长于全然西方主导的环境下,对于大陆政治的抵触更是深刻,“民主与共产政权对抗”的冷战思维非常浓厚。

就算知道中国崛起、就算知道现在全球化中西方捆绑甚密,最终结论都是一句,“西方不会坐视中国崛起”。

结果就是台湾与大陆关系越来越紧张,且越来越形成两套体系、两种世界,在两种世界中对彼此喊话。

首先,两岸对世界未来的研判不同。比如台湾外交部长吴钊燮不断强调的,“近年来台湾与美国关系大幅进展”、“台湾与澳大利亚的关系也十分友好”、“民主终将胜利”等。这在大陆看来是用爱发电、仅凭“民主价值”就依靠西方,但在台湾政治精英看来,时间是站在台湾这边,因为民主与专制对抗、国际(西方)“多数”是愿意制裁中国的。再者,台湾不懂大陆的话语体系。比如“中华民族复兴”,站在台湾角度,不管是复兴民族还是其他说词,这一切不过是统一台湾的好听理由而已。台湾人常搞不懂,虽说台湾地理位置重要,但是没有台湾,中国大陆也已经足够强大,为何要“冒国际之大不韪”追求两岸统一?如果综合以上这两点不同,就明白为何台湾(包含政府本身)对于深入了解大陆在政治上的民心舆情,一方面排斥,一方面真的难以体会。结果,两岸对于“踩红线”就有极其不同的认知。

最经典的案例就是蔡英文过去在接受日本媒体采访时,说过的一句话:日美等国(在台海)是给中国送出一个信号,让中国不得不更慎重。在大陆看来是“谋独挑衅”,而对于蔡英文、民进党乃至众多中间派,都不会觉得这有任何毛病。

台湾对于“踩红线”的认知,从政府到民间,大略仅限于“不宣布台湾独立”。

但,只要明白大陆民情,就会知道这话是误判的,大陆社会对于历史上被列强欺侮的深刻感受、以及“主权可能因外人而丢失”之焦虑,许多小动作反而会使大陆更趋强硬,更可能产生冲突。

近年蔡英文发表过很多次讲话,许多台湾年轻人会说这本来就是台湾现况、台湾人都是这样想的、现在只不过是讲出大家心声等等。但正是许多问题的根源:选举政治的政治人物,是否真正做出理性决策,是否承担起国家的长久安危,还是与民众一样全搅在一团情绪里?

三,结论:中美关系与中美台关系

最后,回归到今天越发危险的台海局势。由于冷战思维与习惯西方主导的体系,台湾非常容易将“中美关系”与“中美台关系”混淆:认为,因为台湾问题是中美关系中的核心问题,所以中国与美国会因为台湾如何如何。这其实混淆了两者性质与重要性。

中美关系,就是世界两大强国如何在未来长久的竞争中维持各自的国家利益,在未来长久的关系中如何与对方相处。台湾问题是其中重要一环,但不过是这道大命题的其中一部分而已。更直白的比喻,两大主角很难因为其中一道主菜味道不好,就把整张桌子掀翻。

只是,台湾政治人物在长久的“倚美抗中”思维下,很容易将两者混再一起说罢了。

“台湾很难上谈判桌,所以现在只能看美国了”,这不只是民间心态,从蔡英文多次强调“现在台美关系是最佳时期”就可看出。中国与美国究竟在台湾问题上谈了些什么?现在台湾能听到的,大多是美方转述的说法,转述的美国官员层级多高、“修改”了多少,台湾很难掌握。

至于中国大陆想做什么、说了什么,台湾就更不知情了。两岸没有直接的官方沟通渠道,台湾就算想探听大陆政府的态度也只能透过各方转述,同时其他官员也会将“从美国、日本或哪里打听到”的资讯报给更上面的决策层,台湾的认知与美国所想、中国所谈的,就很可能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台湾政府不会不明白这些道理,但总绕回那句老话:西方不太可能纵容中国吞并台湾,只要操作得“不踩线”台海也不会有事。但是在对大陆没有彻底了解的情况下,对于“不踩线”两岸又有不同看法,与此同时美国又出于自己的利益将台湾摆上第一线。两岸关系这几年的恶化,不过就是这种情况的一次次轮回。

近日台湾《联合报》翻译了英国《泰晤士报》(The Times)的一篇分析,或许可以作为当前局面的注脚:

“台湾的振振有词,与北京的粗暴态度,让一切看起来老生常谈。但是道德上的正确并不构成政治策略,更别说是军事战略。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教训仍历历在目。”

“面对独裁政权时挺身而出,大部分国际社会都同意这么做。但‘如何落实不向中国屈服’,这将是我们这个世代的核心问题。”

如何平衡中美关系的“度”、如何展示对中国强硬的一面且不损害国家利益,许多国家都在尝试,对于有主权争议的台湾无疑更难拿捏。没有一个台湾政治人物想面对“若台海打仗美国最后弃台,怎么办”这一问题,因为这无法回答。

然而意外,往往发生在各方未必想动手、但各种偶然因素偏偏凑在一起的局面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