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局势︱美国败走帝国坟场 中国却没太多理由额手称庆
阿富汗塔利班以摧枯拉朽之势重新夺取“帝国坟墓”阿富汗的政权,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作为与阿富汗接壤的邻居,内地社会对于阿富汗的政权更迭也十分关注,中国舆论将此视作“美国霸权衰落的转折点”,网络上更是民族主义情绪澎湃。
对于阿富汗塔利班占领首都喀布尔,并成立临时政府,中国政府继续保持观望态度,基于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外交立场,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称,中方尊重阿富汗人民自主决定自身命运前途的权利。但北京同时呼吁塔利班信守承诺,遏制各类恐怖主义和犯罪行径。
相对于官方的理性、克制,舆论场则呈现出“亢奋”的一面。官方新华社称美国仓皇撤离“映照的是帝国最后的黄昏”,新华社对此发表评论称,这是“美国霸权衰落的转折点”,“美国在阿富汗持续20年的计划宣告崩溃”。
舆论聚焦的重点似乎并不是,塔利班夺取阿富汗政权会给阿富汗这个国家,以及国际社会带来什么,而是将焦点放到了美国在阿富汗的溃退,将之视作是美国的失败。《环球时报》总编胡锡进写道:“美国是一个不可靠的国家,它可以在危急时刻抛弃盟友,阿富汗的局势充分表明了这一点。”
有不少人将之视为台湾的前车之鉴,认为“美国注定抛弃台湾”。
虽然并非没有担心的声音,比如,宗教色彩浓厚的塔利班,恐怕会使得阿富汗倒退回政教合一的国家,反而会因为极端化而对中国产生不利。但秉持“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一些人乐见塔利班当政,认为美国在阿富汗的溃败,让中国西部边境的战略压力得到缓解,让世界看到了美国衰落的现实。
这种声音,占据了中国舆论场的主流。
这背后是中美关系高度紧张的现实。中美似乎已经到了水火不容的地步,起码这样的认知存在于中国网络舆情之中,中国社会对不断打压自己国家的美国已然充满敌意。
但问题在于,果真“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么?美国从阿富汗战争中脱身,于中国而言果真是利好消息吗?
恐怕,现在还不能这么轻易就得出这样的结论。
虽然阿富汗塔利班方面声称,中国是一个“受欢迎的朋友”。该组织的发言人7月初称,希望与北京就投资重建工作“尽快”进行谈判。
塔利班控制阿富汗总统府现场画面曝光(请点击图集浏览):
但中国官方继续保持观望态度,秉持7月末中国外长王毅的说法,将塔利班称作阿富汗“举足轻重的军事和政治力量”,并希望塔利班同“东伊运”等一切恐怖组织彻底划清界限。
显而易见,中国官方的观望态度,是符合中国利益的明智选择。当然,也符合中国一贯的外交立场。
阿富汗塔利班方面虽然已向北京承诺,“绝不允许任何势力利用阿富汗领土做任何危害中国的事情”,但这个承诺的可靠度,仍有待实践检验。毕竟,塔利班曾与恐怖主义势力“东伊运”关系暧昧,不能排除其中的不确定性。
面对当前复杂形势,中国公安部和塔吉克斯坦内务部举行了联合反恐演习,针对性十分明显。据称,中国已经在与阿富汗接壤的瓦罕走廊加强军事力量部署,严密封锁边界。
中国作为阿富汗最大邻国,两国以狭长的瓦罕走廊相连。中国国防部近年投资兴建了一条75公里公路,一直通到距离中阿边界10多公里的地方,以加强巡控边境的能力。
此外,美国从阿富汗撤军,也可让美国将重心和力量转向在整个亚洲与中国力量的抗衡方面。《纽约时报》报道,“北京应该感到焦虑,而不是高兴,”首尔延世大学(Yonsei University)研究中国问题的教授鲁乐汉(John Delury)说。
“美国终于从一场处于地缘政治边缘不得人心、打不赢的战争中脱身。结束在阿富汗的军事存在可以腾出资源和注意力,集中到与中国的长期竞争上去。”鲁乐汉说。这对于被美国视为最大威胁的中国而言,可能是不利的。
对于美国在阿富汗的败退,确实有可能削弱美国的声望,以及它在中国以西的地缘影响力,但中国人应该明白,今天的美国依然足够强大,并且拥有巨大的自我修复能力,不排除某一天蓄势再起,打打舆论仗无伤大雅,但绝不能真的就盲目乐观地认为,这就是美国的“帝国最后的黄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