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热掀台湾蓝绿骂战 谁才是贪腐溃逃的“喀布尔式政府”?

撰文: 司马台
出版:更新:

震摄于阿富汗局势的快速变化,台湾言论场近来得到“阿富汗热”,从喀布尔谈到西贡,再谈到台海、国共、亲美、疑美、抗中、亲共,热闹异常。
会如此热闹,主要是国民党政治人物、中国广播公司董事长赵少康开了“第一枪”,呼吁台湾民众将美国背弃阿富汗当成“前车之鉴”,直言美国不可靠。引发民进党政治人物、泛绿名嘴、学者批评,指赵少康、泛蓝阵营台湾模拟成阿富汗不伦不类,“亲美”都只是口头说说,实际上“反美”、“疑美”,甚至“长中共志气”,鼓励“弃台论”等等。

阿富汗变天:图为美国总统拜登8月16日在白宫东厅就阿富汗发表讲话。(AP)

在攻防之间,绿营有一论点特别突出,即1949年的国共内战、古宁头大捷及1958年八二三炮战的历史,成为蔡英文、民进党及泛绿阵营的“攻子之矛”,要不将国民党人在国共战争的贪腐、不战而降、败守台湾,比拟成各怀鬼胎、贪腐的前阿富汗政府军及不战而逃的前总统加尼(Ashraf Ghani),指70年前的国民党才是阿富汗的“前车之鉴”,又或者去脉络化的,未触及古宁头、金门炮战因何而战以及两岸仍处内战“现状”,甚至连蒋介石、蒋经国都成为“不能说的名字”,只说“军民团结”、“台湾获胜”,强调自立自强的重要性。

当然,白宫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Jack Sullian)于美东时间8月17日在媒体简报会上表示,台湾与阿富汗不一样,“美国对台承诺坚若盘石”的发言,也成了绿营人士、媒体大肆宣传的美国“有力保证”。

金门炮战,又称第二次台湾海峡危机、台湾称为八二三炮战,是指1958年8月23日至10月5日之间,发生于金门及其周边的一场战役。国共双方以隔海炮击为主要战术行动,因此被称为炮战。1959年,蒋经国在金门登上炮艇,巡视海上防务。(视觉中国)

到目前为止,国民党好像还没退烧,赵少康依然大声说着“美国不可靠”,重出江湖的前国民党主席朱立伦则一方面缅怀国民党军队保卫台湾的牺牲,一方面也拿2008年陈水扁家族贪腐事件比拟成阿富汗;泛蓝名嘴也拿出泛绿人士先前宣称国、共在金门交战是“中国人的战争”、质疑马英九与美国“勾结”强逼台湾人吃“毒牛肉”的“黑历史”,大酸特酸蔡英文、绿营为拜登开脱的“此一时,彼一时”,相差甚远。

为何特别希望这股“阿富汗热”在台湾言论场能够持续发烧一阵子?自阿富汗撤军的过程表现实在太过不符预期,加上美军在喀布尔机场的“维安”、阿富汗人逃难的画面太过鲜明,强度足以吸引只因“自认亲美”就相信“台海有事,美国驰援”的7成台湾人,认真思考“美国不来了,台湾怎么办”的问题,甚且,此一议题已经延伸到阿富汗对抗英国、前苏联、越南的“西贡时刻”及美国到中东地区“维护人权”等历史,对扩大台湾人国际视野的深度、广度大大有益。

蔡英文任内开放了美猪,马英九任内则是美牛,在国际现实面前,既然台湾把对安全的想象寄存于美国,瘦肉精这笔历史共业,蓝绿也只能携手下咽。(中央社)

对台湾人来说,“阿富汗热”在延烧数天后仍未退烧,相当罕见。究其原因,还是因为台湾人体认到了美国对阿富汗局势的手法,确实可能会转换到台湾身上。台湾当然不是阿富汗,但美国却是同样的美国,苏利文说对台湾的承诺坚若盘石,而布林肯(Antony Blinken)在8月初也跟加尼通电话,强调了美国对阿富汗的承诺不变。如今拜登则说美军不会为了他国的内战无谓牺牲。

如果台湾的“阿富汗热”讨论不是只有三分钟热度,在蓝、绿进行立场殊异的攻防中,各自补充多元视角,只要有足够时间,相信台湾人可以想得更清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