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百年十大争议人物・高岗|从“反党集团”到“高饶反党”
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在朝鲜战争结束后曾多次表示,他在朝鲜能够打胜仗全靠“两个麻子”,一个是志愿军负责后勤保障的副司令“洪麻子”洪学智;另一个“高麻子”则是掌管志愿军的大后方东北、集党政军大权于一身的“东北王”高岗。
不曾想,朝鲜战争停战后不到一年,高岗就被扫落尘埃,酿成中共建政后第一次严重的党内斗争。
从西北第一人到东北王
高岗是土生土长的陕北人,1905年出生于陕西榆林米脂县,系中共陕北根据地与红26军创始人之一,也是中共建政后陕北“山头”的代表人物。早年在横山县第一高等小学堂读书时,高岗积极参与组织学运,因此与中共陕北根据地创始人之一、黄埔四期生刘志丹结识,1926年加入中共。1927年进入冯玉祥西北中山军事学校学习,毕业后参与组织过农民运动、工人运动,后进入西北军组织兵运。
1927年清涧起义创建陕北红军后,高岗历任红26军42师政委、中国工农红军西北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前敌总指挥部政委。1935年,鄂豫皖根据地徐海东红25军抵达陕北后,与陕北红军合编为红15军团,高岗任军团政治部主任。在陕北肃反运动中,刘志丹、高岗、习仲勋等陕北红军领导人被逮捕,直到中央红军抵达陕北后才被释放。
而随着1936年刘志丹死于东征山西,另一位陕北红军创始人谢子长早在1935年就已战死,高岗事实上成为陕北根据地与陕北红军的代表人物。抗战时期历任陕甘宁边区保安司令、八路军骑兵司令、中共陕甘宁边区中央局书记、中共西北局书记,同时兼任陕甘宁晋绥联防军副政委、代政委,更在1945年中共七届一中全会上跻身13位政治局委员之一,系政治局中唯一的地方大员——值得指出的是,1940年在毛泽东介绍下,高岗与奔赴延安的青年女学生李力群结婚,加之肃反解救之谊以及重用,高岗与毛泽东关系非同一般。
1945年中共决定抢占东北时,高岗、彭真、陈云、张闻天等四位政治局委员与林彪、罗荣桓入东北。彭真任中共东北局书记兼东北人民自治军第一政委,林彪、罗荣桓分任东北人民自治军司令员、政委,高岗任北满军区司令员。1946年中共改组东北局,林彪任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总司令兼政委,彭真、罗荣桓、高岗、陈云任副书记兼东北民主联军副政委。
1947年彭真调至华北工作,高岗在东北局排名再进一位,仅次于林彪、罗荣桓,形成林彪、罗荣桓负责前方作战,高岗负责后方工作,陈云负责财经工作的分工。据曾任四野十三兵团司令员的程子华回忆,高岗在负责东北后方工作主持热河土地改革时,与主持全国土改工作的刘少奇结怨。高岗失势后在其上交中共中央的《我的反省》中也指出,他因为刘少奇对彭真等人在土改中错误的偏袒,对刘少奇心生隔阂。
1948年东北民主联军改为东北军区,高岗任军区第一副司令员兼副政委。1949年,林彪、罗荣桓率四野入关,陈云则调往中共中央负责财政经济工作,高岗便顺理成章出任中共东北局第一书记、东北人民政府主席、东北军区司令员兼政委,成为中共六个大区中唯一身兼党政军三大要职的人。
彼时的东北,在党内地位上能与高岗抗衡的是唯有同为政治局委员的张闻天,但张不为毛泽东所喜,其政治局委员头衔,更多是对这位前任中共最高领导人的礼遇,中共建政后就被发往莫斯科出任驻苏大使,创造了中共政治局委员出任驻外大使的绝无仅有的案例。
中共建政后第一次严重的党内斗争
基于东北对中共的重要性与毛泽东的信任,1949年中共建政时,高岗又与朱德、刘少奇、宋庆龄、张澜、李济深一同被选为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当然因资历原因高岗在六位副主席中敬陪末座,但也是唯一掌握地方大权的人,便是彭德怀、林彪、邓小平等也仅是中央人民政府委员。
1951年,高岗又与林彪一同出任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与朱德、刘少奇、周恩来、彭德怀、程潜并列,反观刘伯承等中共十大元帅的另外七位直到1954年才出任副主席。高岗在东北率先展开的三反运动,也被毛泽东推广到全国。
也因如此,1952年中共将高岗、邓小平、饶漱石、习仲勋、邓子恢等五个大区领导人调往北京任职时,邓小平出任政务院副总理、习仲勋任中宣部长、饶漱石任中组部长、邓子恢任中央农村工作部部长,高岗则出任新设立的中央人民政府国家计划委员会主席。国家计划委员会下辖重工业部等13个部委,实际上接管了政务院的经济职能,同时国家计委又与政务院平级,向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负责——因而有“五马进京,一马当先”之说。
在中央人民政府中,政务院作为中央政府的执行机构,政务院总理周恩平并非政府首脑,而是秉承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决策行事,政治地位与权柄要比后来的国务院总理低很多。在政务院内部,又存在政法委员会、财经委员会、文教委员会、人民监察委员会统领相关部委,主任分别是董必武、陈云、郭沫若、谭平山。财经委员会就下辖23个经济相关部委,作为政务院总理的周恩来直接管辖的事务只剩下外交、侨务等极少一部分。与政务院平级的国家计委的成立,又从政务院划走了绝大部分经济部委,政务院权力进一步缩水。
有文章指出,毛泽东之所以调高岗等五人进京,除了要撤销六个大区,还在于其对刘少奇、周恩来的经济政策不满,希望以五大书记入京制衡,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可是叠床架屋之下矛盾难免,这种安排在为中央人民政府的架构埋藏隐患的同时,也为高饶事件埋下了伏笔。
对于高饶事件,中国官方列举的反党事实主要有三:一是在1953年全国财经会议上,高岗等人批判时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第一副主任薄一波,以此攻击刘少奇、周恩来的经济路线;二是在1953年第二次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中组部部长饶漱石批判常务副部长安子文,以此攻击刘少奇、周恩来;三是同年高岗借休假之机,前往杭州等地拉拢林彪等人。
如今回望历史,从“五马入京”到高饶对刘少奇、周恩来开火,根源在于毛泽东对刘少奇、周恩来的经济政策不满,高饶心领神会充当马前卒。但当高饶将与刘少奇的争斗上升到“白区党”与“苏区党”两条路线的斗争制造党内纠纷,拉拢林彪、邓小平、陈云等搞小圈子时,却引起了毛泽东的警觉。
毛泽东亲自派陈云前往上海、杭州、广州、武汉等高岗游说过的地方打预防针。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编写2012年出版的《〈中国共产党历史〉第二卷注释集》则称:“12月中旬,陈云、邓小平向毛泽东反映了高岗的阴谋活动,引起毛泽东的警觉”,以及“全国财经会议后,中央提出最高国家行政是否采取部长会议的形式、党中央是否增加副主席或总书记的问题。毛泽东还提出,将中央领导班子分一线、二线,他退居二线的设想。高岗以为谋取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时机已经到来,积极活动,把打击的矛头对着刘少奇。”
高岗是否出于一己争权夺利之心攻击刘少奇不得而知,但“将领导团队分为一线二线-自己退居二线-增加副主席或总书记”等桥段,此后又两次上演:一次是毛泽东发动文革打倒了一线的“走资派”刘少奇、邓小平;一次是四届全国人大国家主席、副主席设立之争后,林彪坠机温都尔汗。
1953年12月中旬到下旬,毛泽东同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彭德怀、刘伯承、陈毅、贺龙、叶剑英等人谈高饶的问题。12月23日,毛泽东亲自与高岗谈话,对他进行批评。12月24日,毛泽东主持召开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包括高岗、饶漱石在内,共29人参加了会议,对高岗的问题进行揭露。
1954年2月6日至10日召开的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上,通过了毛泽东提议起草的《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强调加强党的团结和集体领导,但并未提及高饶,毛泽东本也未出席会议。会后,受中共中央书记处委托周恩来主持召开关于高岗问题的座谈会,邓小平、陈毅、谭震林主持召开关于饶漱石问题的座谈会,继续揭发高饶。
1954年2月17日高岗用手枪自杀未遂,后向中共中央提交了《我的反省》,但高岗没有等来“原谅”,于同年8月17日服用大量安眠药自杀,这是高岗的第三次自杀。毛泽东之所以没有对高岗伸出援手,据《红墙见证录:共和国风云人物留给后世的真相》一书称便是因为高岗自杀。
该书称,毛泽东原准备“在高岗检讨完之后,对他的工作还要给予适当安排”,但当秘书叶子龙告知高岗自杀未遂的消息后,“从他的表情看,他对此事感到厌恶。他说:‘高到西北的事不要再提了,随他去!’从此彻底放弃了挽救高岗的想法。”
毛泽东向来认为自杀只能说明问题的性质变了。而且他一直认为,对于一个人来说,自杀不是什么本事,而是软骨头的行为。他看不起软骨头
1955年3月,中共在北京举行了建政后第一次全国代表会议,这也是中共成立至今唯三的全国代表会议之一。在会上,邓小平代表中共中央做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报告》,并通过了《关于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的决议》为高饶事件盖棺定论。“中国共产党全国代表会议一致决议:开除反党阴谋的首脑和死不悔悟的叛徒高岗的党籍,开除反党阴谋的另一名首脑饶漱石的党籍,并撤消他们的党内外各项职务。”为防止此类事件发生,全国代表大会决议成立中共党的中央和地方监察委员会。中共党史将高饶事件定性为“中国共产党执掌全国政权后第一次严重的党内斗争”。
迄今尤未被平反
因高岗、饶漱石反党联盟事件被处理的人,还包括中共山东分局代理书记向明、中共东北局第二副书记兼东北军区党委常委张秀山,中共东北局第三副书记兼东北行政委员会副主席张明远、中共东北局秘书长兼农村工作部部长赵德尊、国家计划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马洪,中共东北局委员兼组织部长郭峰等人,除向明外的五人被称为高岗的“五虎上将”。
向明1954年被撤销一切职务并开除党籍,在文革中饱受迫害于1969年12月去世,1981年经中共中央批准中共河北省委为其平反,得以恢复名誉。另外五人在1954年高饶事件中都只是被降级使用,文革中,五人虽受到不同程度的冲击,之后也都恢复了待遇。
高岗之妻李力群在高饶事件后虽保留了待遇,但历次政治运动都难以幸免,文革中被下放安徽五七干校,1972年才在毛泽东、周恩来安排下回到北京,同年被邀请参加国庆天安门观礼。
文革后,李力群积极收集材料向中共中央写信申诉,1981年出炉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中不再提“反党联盟”、“反党集团”,而是仅提及“野心家高岗、饶濑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将罪名局限于高、饶二人。
2005年,中共有关部门负责人受中央委托看望李力群,明确表示高岗对中共有重大贡献,但因有1955年党代会决议,不能为之翻案。2013年,中共官媒播出的六集文献纪录片《习仲勋》中,高岗的名字几次出现,令家属备受鼓舞,李力群还受邀出席了习仲勋诞辰100周年座谈会。2020年4月6日,李力群在北京去世,享年100岁,新华社播发的讣告中,并未出现其配偶高岗的名字。
2009年出版的《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二版“高岗”词条中这般写道:“(高岗)1953年调到北京后,为满足个人野心,在党内制造分裂活动。1954年2月被中共七届四中全会予以揭露和批判。8月17日自杀身亡。1955年3月中共全国代表会议通过决议,开除其党籍”。“高饶事件”词条第一句即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初期高岗、饶漱石阴谋反党的事件”。
颇为蹊跷的是,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陈云、薄一波等当事人的词条中均未提及高饶事件,邓小平词条中却写入了“在反对高岗、饶漱石阴谋分裂党、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重大斗争中,作出了重要贡献”。高饶事件后,邓小平也确实接替饶漱石出任中组部部长,与林彪一同跻身政治局并出任中共中央秘书长,进而在中共八大上跻身政治局常委、出任书记处总书记进入中共权力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