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疫情|收入低兼防疫意识差 港商Bryan:多数人只用毛巾遮脸

撰文: 林芷莹
出版:更新:

自4月起,印度开始爆发第二波新冠肺炎疫情,至今已连续多日单日确诊个案超过30万宗,除了令当地人人心惶惶,疫情更引起外界关注。据印度卫生部上周六(8日)公布的资料显示,该国累计逾2190万宗确诊个案,超过23.8万人病亡。
在新冠病毒肆虐印度、制氧机短缺、医疗系统崩溃之际,总理莫迪却迟迟不肯下令全国封城,引起国内外的批评之余,更令人不禁质疑印度政府的防疫措施到底是否有效?印度基层的防疫意识不足,又是否本次疫情爆发的其中一个因素?

与印度最大快递物流商DTDC合资的跨境电商平台BaiFo.Me于北京中关村创立,专门为商家提供中国、印度、香港、欧美等地的跨境电商综合服务。BaiFo.Me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仍然保持运作,但受疫情影响,BaiFo.Me创办人兼CEO甘亮得Bryan已近一年未能到印度工作,但每日都会与印度员工保持联络,了解公司运作及当地疫情的最新消息。

在新冠肺炎疫情前,甘亮得全年有一半以上留守在印度,其余时间则在香港、内地、欧美等地工作。(受访者提供)

员工士气低落,辞职率急升

甘亮得表示,受疫情影响,公司此前都要实行轮更制,办公室不可多于20%人,直至第二波疫情爆发才改为在家工作,但员工变相要24小时候命,因此令士气逐渐低落,辞职率比疫情前高出20至30%,特别是前线同事因封城等政策影响而未能返回公司,或自身的安全理由而辞职。

同时,公司一直都实行“多劳多得”制,即员工的工资与工作量成正比,但受防疫措施影响,员工有时候未能到其他地区派件,导致工资因而减少。

基层防疫意识不高,政府只要求“蒙住个口”

印度爆发第二波疫情,全国民众都受到严重威胁,基层市民更是首当其冲。甘亮得透露,虽然印度政府有指示要求民众“蒙住个口”,但大多数人只会用颈巾、毛巾、头巾覆盖脸部,或使用布口罩等非医疗口罩,“用医学口罩嘅人真喺唔多。你见(当地)领袖出嚟选举、投票、游行嘅时候都无戴口罩㗎”。

他又称,印度人有离开家乡外出打工的习惯,每逢假日都会回家,但坐车回家时少不免会有人群聚集。同时,第一波疫情后印度举行了多次大型活动,包括宗教活动、地方选举投票、游行示威等,民众在人群聚集的地方都没有戴口罩或保持社交距离。

民众接受检测、接种疫苗意向低

甘亮得称,公司其中一名印度籍同事原预计5月中返港,早前已接种疫苗,但因为香港禁止印度客机到港,因此短期内未能回港。对方透露,在当地接种疫苗并不容易,除非自己可付担接种费用,否则只能到公立医院排队等候。

甘亮得表示,印度的核酸核测和接种疫苗均免费,但民众在第二波疫情爆发前去接种疫苗或检测的意向不高,“我都唔见有好多人自己走去测试、打针”。目前,公司员工只有不超过5%人已打针,除了与医疗资源不足有关,当地人收入低亦是其中一个因素,并间接导致疫情爆发。

香港、印度防疫措施相似,不封城或与经济有关

印度去年遇上第一波疫情时曾全国性封城,但自上月爆发第二波疫情后,总理莫迪至今未有下令封城。甘亮得表示,在第二波疫情爆发前,香港与印度的防疫措施其实无太大分别,甚至认为印度此前全国性封城的决定做得比香港更好。

然而,印度经历全国性封城后损失惨重。他指出,除了经济捐失,全国封城对基层的挑战同样很大,当地失业率增急。虽然全国封城是最快捷、最有效解决疫情的方法,但印度政府明显是考虑到经济因素,才迟迟未有封城。

提到印度与香港在防疫上的分别,甘亮得直言,香港人虽然抗疫疲劳,但大家的防疫意识很高,“起码全世界都戴紧口罩”,反之印度经历第一波疫情后防疫完全松懈,包括举办大型活动,且未能实施社交距离措施。因此,他认为基层环境人口密集只是印度疫情爆发的其中一个原因,最根本的问题在于基层防疫意识不高。

他又透露,近期与印度员工聊天时,不少人都将疫情爆发的责任归究于自己的防疫意识不高,同时认为当地政府在处理第二波疫情时不妥,包括容许举办没有社交距离的大型活动,在第一波疫情过后防疫完全松懈,导致疫情扩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