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巴巴后又有美团 谁是下一个“反垄断”目标?
美团(3690)成为互联网平台反垄断的最新目标。上周一(4月26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公告,依法对美团实施“二选一”等涉嫌垄断行为立案调查。
显然,在阿里巴巴集团(9988)创纪录的反垄断案结束之后,内地反垄断机构的执法步伐并未停止。这意味着过去在互联网竞争中流行的“赢者通吃”法则,有望被新的市场规则取代。对于擅长跨界、越界竞争的互联网巨头来说,如何去适应新的游戏规则,将会是一个长期的命题。
“美团税”引发的民怨
“美团税”是平台商户和外卖骑手对于美团抽成比例的形象比喻。美团2020年年报披露的资料显示,该公司的营收规模首次突破千亿元(人民币,下同)大关,其中外卖业务的贡献最大,达到了662.7亿元,占比高达57.7%,仅外卖佣金收入就高达585.92亿元。
作为强势的平台方,美团跟商家、外卖骑手、消费者之间的博弈,以及跟对手“饿了么”之间的竞争,从来就没有停止过。餐饮外卖是美团的最核心收入来源,不过,因为其市场垄断地位,关于美团在地面推广过程中采用“二选一”手段的传闻早就不绝于耳。
在外卖市场规模不断扩大的过程中,随着使用者、骑手、商家日益依赖平台,美团因“二选一”、“不正当竞争”和“佣金不合理”等问题多次遭到处罚,尤其是餐饮商户对于“美团税”过高的抱怨,早已是一股暗流涌动的民怨。去年疫情期间,这种怨气更达到了顶点。云南、山东、河北、四川等各省市餐饮协会向美团发出公函或公开信,投诉其疫情防控期间突然提高佣金。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华全国工商业联合会就提案表示:职能部门应加强监管,把平台企业的外卖佣金从18%至20%,降低到10%至15%。这一提案主要是针对美团。
导火线又是“二选一”
这次让美团被调查的导火线,依然是“二选一”问题。在4月10日阿里巴巴集团因“二选一”被重罚182亿元之后,美团的股价在两天内大跌12%,变相是做了预告,美团会是下一个目标。
联络到4月14日美团才对外发布《依法合规经营承诺》,承诺不进行“二选一”等行为,但依然没有躲过有关部门的调查—一种可能的解释是,在反垄断机构调查阿里巴巴集团期间,美团就已经被盯上了。
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无论是阿里巴巴集团被处以百亿规模的巨额罚金,还是美团因“二选一”被调查,分析人士普遍认为,这还只是开始,远远没有到结束的时候。
以美团的反垄断调查为例,除了对美团本身的影响之外,之前腾讯等投资人在背后推动的2015年美团跟大众点评合并,以及“滴滴打车”与“快的打车”的合并(合并后更名为“滴滴出行”)等事项,这种以“资本+并购”来造就平台型垄断巨头的商业模式,很可能会被反垄断部门“秋后算帐”。
以滴滴出行为例,在五年前先后合并了“快的打车”与“Uber中国”两个主要竞争对手后,成为内地网约车市场上的最大玩家,市场份额超过九成,其垄断行为也一直饱受争议,市场上一直有批评的声音。
上文节录自第263期《香港01》周报(2021年5月03日)《美团涉反垄断遭调查 整治平台经济才刚开始》。如欲阅读全文请按此试阅周报电子刊,浏览更多深度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