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西班牙媒体:中国“民族自尊”是抗衡特朗普的韧性之源
《参考消息》4月21日转载西班牙《邮报》(El Correo)的评论文章指出,中国近几十年来重建的“民族自尊”,正成为其应对美国特朗普政府贸易压力的重要原因。这篇由西班牙中国问题专家胡利奥·里奥斯撰写的《特朗普与中国人的自尊》分析认为,中国宁愿承受经济损失也不在原则问题让步的立场,反映其将民族尊严置于短期利益之上的战略选择。
文章开篇即强调:“最能概括中国变革的词语是‘自尊’,即那个被长达一个多世纪的屈辱感所压抑的民族自豪感复苏。”作者指出,这种心理资源赋予中国政府“当今鲜有国家拥有的回旋余地和抗压韧性”。
文章认为,3月初中国“奉陪到底”的贸易战表态,不仅展现经济实力,更暗示中国已准备应对“任何其他类型冲突”,包括可能的战略与军事施压。作者分析,中国判断自身损失“在可承受范围内”,且“无意在任何根本问题上让步”,这种底气源于“维护政治社会稳定的能力”和“经济增长受损不会导致系统性倒退”的两大信心。
文章进一步指,中美冲突反而加速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以科技战为例,美国制裁“增强了中国自给自足和市场替代能力”。尽管推进国产化,中国仍保持国际融合意愿,这与其“双循环”战略降低对美依赖的目标一致。
作者对比中美称,美国消费品高度依赖中国供应链且“缺乏替代选项”,而中国则通过金砖国家与全球南方合作,正在捍卫“美国不再相信的多边贸易体系”。文章还认为,若特朗普持续强硬政策,欧盟、日韩可能“向中国靠拢来治愈‘心碎’”。
当前中美关税战已演变为政治意志的较量。除西班牙媒体外,4月18日《纽约时报》一文《特朗普已经搞砸了关税战》亦提出类似观点。文章写道:“中国领导人显然不像特朗普那样容易受到国内压力的影响。这有很深的历史、文化和社会根源。中国历史上反复出现的艰难时期,在这个民族的心灵中嵌入了一种忍耐和坚韧的能力。有个词叫做‘吃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