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税战冲击下 中国外贸企业逆境求生
近期,随着美国悍然加征关税,中国外贸企业不可避免地被卷入时代风口。他们之中,有人正在经历订单被迫暂停的茫然,也有人迅速调整经营方向以适应形势变化,更有企业凭借敏锐的商业直觉提前布局更广阔的全球业务。无论如何,在逆境中谋生是他们必须面对的命运。
观望、调整与适应
4月7日,位于义乌国际商贸城一区的公益外语晨练基地首次增设阿拉伯语课程。这个成立近20年、原以商贸英语培训为主的外语晨练基地,还将在5月启动西班牙语培训。这些点滴之举发生在外部环境急剧变化的时刻,释出了某种清晰信号,即:面对美国接连祭出的关税大棒,被誉为“世界超市”的浙江义乌仍在努力保持自身节奏。
经营万圣节用品近20年的义乌老板娘聂自勤,这些天经历了过山车般的心态起伏。“在美国关税上调前期,我不敢看新闻,晚上也睡不踏实。”她的产品约有50%销往美国,往年这时是生意旺季,常常忙到顾不上吃饭。但是,美国挑起关税战后,不仅档口客人减少,之前已下单的美国客户也叫停发货或取消订单。
不过,经营压力很快抵消了聂自勤的焦虑。4月9日,美国所谓“对等关税”正式生效,聂自勤在微信朋友圈发布预告,迈出应变第一步——“清现货”。她写道,“接下来自勤家换个赛道赛跑,部分库存不记成本甩货,先抢先得,错过不在。”言辞中流露出这位义乌老板娘不破不立的果敢。
随后,她开始为新业务方向洽谈准备。聂自勤计划将部分订单转到欧盟市场,并加大对内地市场的开拓。自去年起,她有意尝试中国新年饰品的生产,首次“试水”市场反响较好。此次美国加征关税,进一步坚定了她拓展内地市场的决心。
除了企业自身转型,聂自勤亦表示,义乌市场方面很关心其近况,专门组建了沟通群,帮助出谋划策。此外,小商品城日前发布公告称,控股股东拟增持5亿元—10亿元(人民币,下同)公司股份。这些都增强了她直面挑战的信心。
提前转向的商业直觉
海智在线是一家成立于2015年的全球非标零部件市场的数字化贸易平台,为内地中小制造企业对接海外业务。从4月2日美国宣布“对等关税”后的一周内,平台上发布的美国采购需求只有19单,不到此前的10%。
“幸好我们提前进行了多元化布局。”海智在线副总裁刘海涛介绍,公司成立初期,美国订单占比超过40%,是平台最主要的海外订单来源国。但是,从2023年开始,美国订单占比持续下滑。“当时我们研判,美国整体需求出问题了,必须要加大对其他区域的市场开拓。”
于是,海智在线开辟了多语言版本的应用建设,为拓展市场做准备。2023年,平台“一带一路”国家订单量同比增长170%以上,2024年再同比增长超50%。2025年一季度,平台美国订单的占比已降至25%,而“一带一路”国家订单占比则增至65%。
不过,刘海涛认为,即便美国加征关税,非标工业品的对美出口也不会中断。“我们之前问过欧洲采购商,他们表达的态度是,如果不从中国购买零件,转从欧洲购买,成本能高出10倍。非标品是强技术交互领域,中短期内很难找到中国之外的替代性供应商。”
“即使是美国市场的中小企业,我们仍然有机会争取交朋友、做生意。同样,美国采购商也不会轻易放弃中国供应商,这对他们来说是生死存亡的问题。”刘海涛表示,美国客户目前的观望是阶段性的。如果关税稳定或后续有回暖迹象,他们肯定会重新思考中国供应商的价值。
谈及中国外贸的未来,刘海涛用“不能不乐观”回应。成立十年的海智在线,如今已拥有70多万家注册工厂、20多万家来自全球107个国家的注册采购商。此前,海智在线通过线上平台,以及在东南亚设立的呼叫中心进行全球推广。接下来,公司计划深入全球多个国家的本地业务,比如打造本地服务团队进行大企业采购商的拓展,通过本地服务商获取更高质量订单等。刘海涛相信,懂得与人为善、和气生财的中国人,能够在全球贸易体系中扎根深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