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建光:5.4%增长背后的亮点与挑战
2025年一季度,中国经济表现出色,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出口保持了较强的韧性,有效带动工业生产增长;以旧换新的政策促进了零售反弹,消费需求有所恢覆;基建和制造业投资增速较快,为经济增长提供支撑。
随著二季度的到来,经济面临的考验逐渐增大:关税冲击的影响开始逐步显现,制约消费的因素依然存在,且地产成交转弱,价格持续低迷,GDP平减指数已经连续8个季度出现负增长。二季度将是检验中国经济能否保持韧性的关键时刻。
4月16日,笔者参加彭博社“The China Show”栏目,对一季度经济数据做了解读,并分析了中国经济在当前政策背景下的表现与前景。以下是文字实录,请参阅!
本文获“沈建光博士宏观研究”授权转载
彭博社主持人:
我们首先来看看经济数据情况,一季度GDP增长5.4%,3月份的社会零售增长了5.9%,工业生产方面同比增长了7.7%,这次的结果在各个方面都超出了预期。我们现在看到人民币有所升值,因此市场有一些相对积极的反应。我们请到了京东集团副总裁兼首席经济学家沈先生分享他的初步看法,中国的经济状况如何,接下来该往哪里走?
沈建光:
是的,一季度经济数据不错,但对我来说,这是在预期范围内的,因为在去年下半年以来消费非常强劲。去年下半年财政部下达1500亿元实施消费品以旧换新,而今年年初,政府宣布的数字是3000亿人民币——即去年的两倍多。并且,能够享受政府补贴的产品种类也大大增加。根据我们平台大数据分析来看,零售销售非常好。我认为,这可能是零售销售比去年平均水平(3.5%)高的主要原因。当然,我们也知道,由于贸易战的威胁,出口商和生产商的生产和发货量非常大。因此,第一季度表现会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头,这也是为什么5.4%的增长属于预期范围内的。
彭博社主持人:
今天早上,国家统计局召开了一个新闻发布会,正在公布这些数字,并进一步详细介绍了相关信息。政府正在制定计划试图提高消费,特别是服务消费,同时也关注餐饮、旅游和休闲等领域。显然,这是提升经济的一个重点。但我很好奇,从您的角度来看——我们看到以旧换新政策起到了作用,但它是否能从根本上带动消费?
沈建光:
当然,从中长期的视角来看,消费主要与收入、财富效应和消费者信心有关。如果没有以旧换新政策的情况下,可以看到去年上半年,家电等零售品类出现了负增长。但在实施依旧换新政策后,这些品类销售变为正增长,这是一个好的开端。所以,这无疑是一个短期的政策刺激,但可以拉动消费并恢覆消费者信心。我认为,这方面政策非常成功。
彭博社主持人:
没错,作为一名在拥有大量消费数据的平台科技企业工作的经济学家,您有著非常独特的视角。您能给我们分享一下这些数据如何帮助您了解未来的消费模式吗?政府是否需要继续采取这些以旧换新政策,来持续支持消费者的购买活动?
沈建光:
当然。我们可以看到,去年在没有刺激政策的情况下消费市场受到了负面影响。比如,生活必需品还表现不错,但奢侈品和耐用消费品的表现不太好,家电等耐用消费品去年出现了负增长。这也是我们提出应该采取消费券或以旧换新政策的原因。去年下半年政府实际上也并宣布了1500亿人民币的财政支持,这是一个强有力的刺激。今年这个数字已经翻倍,效果非常积极。
彭博社主持人:
我的另一个问题是,也许这是自中国加入WTO以来的第一次,在购买活动和零售销售保持增长的情况下,盈利不再是直接指标,因为我们看到价格压力——很多商品面临利润压力、价格竞争的情况,就像您刚才提到的,必需品的表现好于奢侈品。您对于未来的通货膨胀有何看法?
沈建光:
我们可以看到收入增长的放缓,这无疑是一个担忧。尽管目前收入增长仍然是正的,但增速比疫情前要低。疫情前,收入增长大约是7-8%,但现在只有大约4-5%。另一个问题是财富效应。我们可以看到股市和房价对消费行为的影响。我认为,这可能是政府需要关注的重点领域,可能会出台政策来促进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企稳和增长。
彭博社主持人:
我认为这将非常重要,因为您与李强总理讨论过一些经济提案,提到了补贴政策,您也提出过相关建议的政策吗?
沈建光:
这项政策去年已经经过了密集的讨论。在去年上半年,几乎只有100亿人民币的财政补贴,但下半年,中央财政安排超长期特别国债1500亿元支持消费品以旧换新,今年安排3000亿,较去年已经翻倍。我认为现在这个规模已经相当大了,但我相信规模可能会进一步扩大,甚至可能达到5000亿人民币。这不仅仅是针对家电或电子产品,服务行业也可能纳入其中。在服务行业,我认为可能更多是消费券,这可能更适合消费刺激。
还有一件事我认为也非常重要,那就是针对新生儿。比如,政府可以为每个新生儿提供1万元人民币。我认为,在当前中国的情况下,这项政策非常有意义,以扭转年轻人口下降的趋势。当前涉及到的金额其实并不大——每年约1000亿人民币,就能覆盖到中国每一个新生儿。
彭博社主持人:
我认为市场正在关注的一个问题是:财政刺激将以何种形式出现?补贴是其中的一部分,我们确实得到了很多支持,但它并不是一次性的大规模刺激,而是通过资金流入系统,帮助民众消费,市场应该预期财政刺激会以何种形式和规模出现?
沈建光:
中国宏观政策有两个基本转变。一个是突破了3%财政赤字的红线,来增加政府债务来刺激经济。我认为这是一个转变。未来可能还会更多,例如,我相信可能会有更多的财政政策来刺激房地产市场,购买未售出的商品房,甚至土地,这将有助于推动房地产市场。一旦突破了这个红线,就可以实施更多的财政刺激,我认为这对于中国宏观政策来说是一个非常好的发展。
第二个转变是将政策重点从投资转向消费。第一季度GDP增长也主要是消费方面刺激以及更大规模财政刺激的结果。我认为这两个转变是中国宏观政策中非常重要的部分。如果没有贸易战,我相信经济势头会持续下去。但由于贸易战的影响,我认为下一个季度将会非常具有挑战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