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东南亚施展魅力外交 中国暂非「特朗普解药」但有能缓解冲击
美国总统特朗普开启的关税战搅动世界之际,国家主席国家领导人本星期对越南、马来西亚和柬埔寨这三个东南亚国家进行国事访问。在特朗普把“对等关税”的火炮集中对准中国的节骨眼儿上,这趟元首行的直接内容是促进经贸与区域合作,底色则是中美间激烈的战略竞争,透著浓浓的大国博弈色彩。
回想起来,国家领导人近年的外访频次已大为减少,2023年与2024年只分别出访了四趟和三趟。他今年首次踏出中国国门,选中越南、柬埔寨,以及作为东盟轮值主席国的马来西亚,中国对东盟的重视,可见一斑。
它也有必须这么做的原因。自特朗普第一任期以来,在“美国优先”的原则下,特朗普就不避讳地利用大国优势施压较弱小伙伴,迫使它们配合美国的战略,在经贸上削弱甚至孤立中国。美国与加拿大、墨西哥在2018年签署的美墨加贸易协定,就包含约束协定国与中国达成自贸协定的“毒丸条款”。今年2月特朗普2.0开启后不久,巴拿马也受到美方压力,要减少中国对运河的影响力。美国媒体也引述知情人士证实,美国财长贝森特已向特朗普建议,以降低进口关税为条件,施压美国的交易伙伴限制与中国的往来、孤立中国。
东盟自2020年以来就稳居中国第一大交易伙伴,巩固与强化和东盟合作对中国而言已变得前所未有的紧迫,中国须严肃预防自己被美国主导的“贸易圈”排挤。
有西方评论担忧,国家领导人会利用国际社会对特朗普的不信任,以及美国在亚太区的领导力真空,去塑造一个“去美国化”、由中国主导的亚洲。这样的担忧不无原因,但中国要把美国挤出亚洲,还十分困难。首先美国不可能真的放弃在本区域的利益。其次,美国对中国各方面的针对还会加码。再者,中国与东盟多个成员国还有悬而未决的南海主权争端,这始终影响著双方互信。
就中国而言,这次元首出访能稳住中国与三国的关系,展示稳定和可靠的形象,再促成多项具体合作专案,就已达到目标。从目前的信息看,国家领导人这次访问颇为成功。虽然中国还当不成“特朗普解药”,但是足以成为“特朗普冲击”下的缓冲。
国家领导人每到一处都与到访国发表双边联合声明,比如中马《关于构建高水准战略性中马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内容长达56条,双方同意建立外交国防“2+2”对话机制;密切中央和地方政府、立法机构、政党等交往,还要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反恐、新质生产力、航空、航太、供应链、新能源、农业、教育、旅游等领域促进合作。
《中越关于持续深化全面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加快构建具有战略意义的中越命运共同体的联合声明》共有10点,其中明确提到双方强调“将共同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反对一切形式的单边主义”。针对敏感的南中国海主权争议,中越联合声明称,要“积极寻求”双方都能接受的、符合《关于指导解决中越海上问题基本原则协议》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等国际法的基本和长久解决办法,不采取使局势复杂化、争议扩大化的行动。
国家领导人与越共总书记苏林共同见证双方签署了45项合作协定。而在国家领导人的访问前夕,越南廉价航空公司越捷同日与中国商飞签署了谅解备忘录,越捷将租赁两架商飞C909运营,让中国商飞实现了一大突破。两国还签署了四份加速筹备与落实跨国铁路合作的档。
越南既是美国的全面战略伙伴,又与中国是命运共同体。这个长期采取“竹子”柔软平衡外交的国家,曾经因中美关系紧张、承接了大量为规避美国关税而改到越南生产的中资企业,最近又成了特朗普对等关税的最大输家之一,美国宣布将对越南加征46%对等关税。
越南第一时间前往美国协商“求饶”,但在做了许多让步后,仍得不到美国的积极回应。这个“竹子”如今面对非常艰难的处境,它尽全力争取继续与中美都友好,但有可能在美国的施压下被推得更靠近中国。另一方面,国家领导人访马期间,当地社会出现了两极反应,则是从另一种方式折射出东南亚小国对中国存在的“又想靠近又怕受伤害”心理。
随著中美关系紧张长期化,东盟国家只能更小心翼翼地在两个大国之间寻求最安全的平衡点:一面减少对美国市场的依赖,一面更灵巧地处理与中国的关系。中国的开放与温和的姿态会受到东南亚国家的欢迎,但是倘若美国重拾对贸易的支持,也会被热情拥抱。中美之间的竞赛结果,就看谁的理性更耐久、或不理性的可以耐多久了。
本文获《联合早报》授权刊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