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中国具体做了什么?
为了兼顾经济发展与应对气候变化,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绿色低碳经济。2020年9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在联合国大会做出承诺: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NDCs)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随后,韩国和日本相继承诺将于2050年迈入“零碳社会”。
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量等于其通过植树造林等方式直接或间接消除的温室气体量,即温室气体的净排放为零。
联合国(UN)环境规划署发布的《2019排放差距报吿》显示,全球减排的努力基本上是失败的。《巴黎协定》的长期目标是在本世纪末将全球平均气温相比工业化前水平的增幅保持在远低于2摄氏度,尽力将增幅限制在1.5摄氏度水平,而如今全球平均气温较工业化前水平已经上升了1.1摄氏度,全球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却仍在逐年上升,未达峰值。
为防止温度升高超过1.5摄氏度,到本世纪末,全球温室气体的总排放量必须保持在24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以下。然而,目前看来,这一目标遥遥无期。2018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高达375亿吨二氧化碳当量,且仍在攀升中。目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碳排放量占全球的四分之一以上。因此,中国的参与对达成《巴黎协定》目标至关重要。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中国需要牺牲一定的经济增速,但是为了全人类的福祉,中国必须做出选择。2009年9月3日,时任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中国人均碳排放量远低于美国,甚至低于欧盟的情况下,承诺削减中国经济增长过程中的碳排放系数,这成为中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开端。
中国政府的行动力向来很强,在“十二五”(2011年至2015年)规划中要求,到2015年单位国内生产总值(GDP)能耗比2010年下降16%;在“十三五”(2016年至2020年)规划中要求,到2020年单位GDP能耗比2015年下降15%。中国政府也向来说到做到,“十二五”时期,中国单位GDP能耗降低18.4%,“十三五”前四年,中国单位能耗累计下降约13.2%,已完成“十三五”总目标的87.1%。
为了实现上述节能减排目标,中国将发展绿色低碳经济作为国策。一方面,为了满足日益增长的用电需求,内地建设了大量水电、风电、核电等清洁能源发电厂,清洁能源发电装机占总装机容量的比重从2010年的26%左右,上升至2019年的超过40%。同时,中国不断改进煤炭发电,如今中国的“超临界”燃煤电厂已经将单位发电的耗煤量降至极限。
另一方面,中国政府积极推动汽车行业向新能源转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的扶持政策,从研发环节的基金补助、生产环节的双积分,到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税收减免,再到使用环节的不限牌、不限购,以及运营侧的充电优惠等,几乎覆盖了新能源汽车的整个生命周期。2019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超过120万辆,新能源汽车保有量高达381万辆,均领先全球。
从效果上看,中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的节能减排作用十分显著。2012年以来,中国碳排放量的增长不断放缓,2018年增长幅度仅为1.6%。作为世界工厂,中国也为其他国家承担了可观的碳排放,因此取得如此成就殊为难得。
面对中国发展绿色低碳经济取得的成绩,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认为“中国的转型为减排提供了巨大的机会”。回望十数年前中国为求发展,而极力抵抗欧美强加碳排放要求的情况,着实时过境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