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冀发展“不对称战力” 微型导弹艇计划内幕重重

撰文: 陈宗逸
出版:更新:

根据台媒报道,由于台军近期迅速转变军购模式,要花高达新台币800亿(约美金25亿)的预算,扩大采购美制岸置陆射型鱼叉导弹,故原本由前任参谋总长、海军出身的李喜明所提出的所谓“不对称战力”装备之一的60艘微型导弹艇,当初预定每艘艇仅45吨排水量,最多能装载2枚雄风2型反舰导弹,对空武器使用美制刺针(Stinger, FIM-92)肩扛地空导弹。

此案当时在台湾朝野引发争议,由于立院质疑此种微型突击艇的实战效能,要求台湾海军在进行测试过后,再同意拨发全额约新台币316亿元预算。但是,由于台军转向大量采购美制鱼叉导弹,以及李喜明已经退役下台,故未来此案的变数将可能增大。台湾国家中山科学研究院(简称:中科院)已经使用一艘名为“光荣之星”的双船艇测试微型导弹艇的概念,但是由于中科院的案子在美国军售的阴影下,近期逐步蒙上阴影,故此微型导弹艇的案子,也可能遭到下架。

微型导弹艇的概念,目前由中科院的“光荣之星”快艇试验中,基本上是一种政治动作,以防李喜明从退役身份重回国安高层。(陈宗逸/多维新闻)

事实上,45吨级的微型导弹突击艇,是否能够适应恶劣的台海海象,当初已经倍受质疑。而李喜明以海军出身的身份,担任参谋总长任期内,大力推广此案,事实上是有军种上的一些优惠思考在。由于台湾海军体制的关系,海军军士官需要“历练养经历”,才能够更上层楼封官加爵,故如果无法出海、仅在地面、空中值勤,是对海军军士官不利的处境,未来升迁堪忧。故李喜明独排众议,非要造微型导弹突击艇,就是务求海军军士官都能够有海上值勤历练,而非真正有何特殊的战术或者战略思考。

台湾海军已经有二型导弹快艇与巡逻舰服役中,一种为光华6型导弹快艇,以及沱江级导弹巡逻舰,如果再投资所谓45吨级微型导弹快艇,实在看不出其战略意义何在?生存性如何?(陈宗逸/多维新闻)

而且,台湾海军已经拥有岸置对海、对陆导弹部队,海军编制下为海锋大队,专门使用岸置导弹,事实上其效能要比所谓的微型导弹突击艇高,但是由于岸置导弹部队军士官,并无海上值勤的历练,故台海军军内部,人人视在海锋大队服勤为畏途,因为在此队服役专任,对未来仕途不利,故海锋大队也被台湾海军应该专事“海上作战”的观念所束缚,被海军冷冻至第二线以外,并没有太多投资在上面。

台湾海军的海锋大队,专门操作岸置对舰、对面导弹,拥有机动发射车(图左)和固定窖射阵地(图右)等装备,但是由于没有海上值勤的勤务历练,故台湾海军军士官,都视至此队服役为畏途,宁愿操作微型导弹艇。(陈宗逸/多维新闻合成)

但近年由于美国方面不断要求台湾进行军事事务改革,总体作战概念要现代化,故岸置导弹才再度受到台湾层峰重视,而大量采购岸置鱼叉导弹、甚至未来可能采购NSM海军打击导弹等计划,将让台湾海军的海锋大队,成为当红炸子鸡。但是,台海军是否会因应战略、战术的提升与转变,同时改变人员晋升、封官加爵的整个评估体制,还有待未来检验。

其次,李喜明虽然已经从参谋总长任上退役,但是去年底退役前,其接任国防部长的声音不断,李喜明是否能更上层楼,倍受外界关注。而李喜明也悄悄代表蔡英文国安高层,多次赴美与重要官方人员与智库交谈、推演兵棋等,蔡英文是否之后有重用李喜明的打算,也引起军事界猜测。

李喜明是否会重返军事圈,不仅事关微型导弹艇计划的兴衰,可能也会引起一波台湾国安高层的人事震动,目前外界揣测极多,且争取者众。(台湾国防部提供)

今年初,由于接任参谋总长的空军上将沈一鸣搭黑鹰直升机遇难、以及台湾面临新冠肺炎疫情考验等,国防部长严德发暂时留任至今,但是严德发任上发生多起海、空军死伤事件,甚至折损一名现役参谋总长,以及发生敦睦舰队肺炎群聚感染事件,每一个严重事故都已经到了要国防部长下台负责的程度,但是都因为新冠肺炎疫情的关系,内阁稳定为大局着想而搁置,但是最起码明年农历年前后预计的内阁改组,严德发并不被看好能够继续留任。

目前台湾军内争取国防部长者,最积极的为现任国家安全局局长邱国正,以及受到蔡英文重视的李喜明二人,除此之外,也有声音认为现任国安会秘书长顾立雄,可能是蔡英文启动文人领军的国防部长重要人选,而李喜明不仅国防部长一职,担任国安会秘书长等职也非不可能,顾立雄目前正在默默养望,可能也是接任阁揆的热门人选之一,端看蔡英文在后肺炎时代的政治考量。

一旦李喜明重新回到权力中心,依照台湾军中“人存政举、人亡政息”的传统,微型导弹艇的计划可能会浴火重生也有可能,故目前台湾海军正在面对政治考验,而台湾立院也并未把话说死,以免未来李喜明如果重登舞台,其微型导弹艇的政策将有继续持续的空间。至于微型导弹艇是否符合现代的海洋战术环境,这已经不是台湾层峰考量政策的最大因素。李喜明对微型导弹艇的态度相当坚持,已经等于是代表他战略规划意志的“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