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观察:习近平会否三赴深圳? 舆论关切背后的讯号预测

撰文: 王新
出版:更新:

当今世介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习近平、李克强这样的中南海权力核心人物,到杨洁篪、王毅等外交系统关键大员,围绕中国经济外交大事,中共高层近期动作频频。这样的背景之下,在预计必将会举行的深圳特区创建40周年官方活动上,外界普遍预期中共总书记习近平届时会亲临现场,对于中国下一步的发展,发表关键讲话并释放足够多的讯号。

2012年12月7日至11日,习近平在广东省考察,期间到深圳莲花山公园与当年参与特区建设的人交谈。(新华社)

2020年8月24日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之后,中共总书记习近平是否会很快再次南下三临深圳成为媒体的竞猜话题。1980年8月26日,中国第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第十五次会议,正式批准设定经济特区并通过《广东省经济特区暂行条例》,中国第一个经济特区——深圳经济特区就此正式诞生,至今已过40年。

近期无论是中国官方媒体造势还是外界舆论关切,关于深圳话题已经开始升温。截至8月26日,官方尚未就深圳特区创建40周年庆祝大会召开时间发布具体公吿,舆论猜测官方活动大概率会在9月举行。有港媒8月24日就报道称,习近平将南下参加深圳特区创建40周年庆祝大会,并发表讲话;届时也将邀请香港特首林郑月娥和一些有代表性的港商参加。

在习近平的两位前任——江泽民2000年11月14日参加深圳特区创建20周年庆祝大会、胡锦涛2010年9月6日参加30周年大会并讲话之后,可以推测,习近平作为中共现任中共总书记,参加深圳特区创建40周年大会并发表讲话已经几乎无悬念。但是届时习近平讲话将释放什么讯号是一个变数。

不同于西方领导人发言的个性和随意,包括习近平在内的中共领导人,很少针对具体事务发出个人色彩的评价和回应。但是结合近期习近平的公开讲话可以推测,习近平第三次深圳讲话释放的讯号无外乎如下几个方面:

第一,从经济布局到科技发展,中国聚焦“做好自己的事情”。

“做好自己的事情”。这是从2018年年3月中美贸易战爆发以来,中共高层不断释放、近期释放频繁的讯号。公开资料显示,早在2018年8月21日的中国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习近平就对中共官员讲,对中国来说,最重要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不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一个月之后的2018年9月,习近平在视察中国东北三省的行程中,提出“自力更生”的口号;再一个月之后,习近平“南下”广东二次南巡,在格力集团再一次提及“自力更生”四个字——这被外界普遍认为是当时中美贸易战背景下,这位中国最高领导者对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的直接回应。

2018年12月13日和2019年2019年12月6日中共依照惯例研究下一年经济工作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中共官方对会议精神的通稿中,分别出现了“要切实办好自己的事情,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和“无论外部风云如何变幻,中国始终坚持做好自己的事情”。虽然细节用词略有不同,但是指向无不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在这样的基础上,及至2020年7月21日的企业家座谈会上,习近平开始提出“要逐步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到7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正式提出“双循环”战略,至北戴河休假后习近平考察安徽,于7月20日在安徽合肥召开扎实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座谈会要求,“加强高水平科技供给,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上”,及至本次8月24日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提出“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为主构建新发展格局”“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中共高层的讯号释放愈发清晰。

第二,无论外部环境如何变化,中国将继续对外开放。

关于中国将继续“对外开放”,在美国发动对华贸易战仅1个月后,即2018年4月10日的博鳌亚洲论坛上,习近平就通过开幕式主旨演讲,宣布一系列中国扩大对外开放的强力举措。在演讲中,习将这些举措细化为四个方面:第一,大幅度放宽市场准入;第二,创造更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第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第四,主动扩大进口。并很快付诸实施。

这种高层态度很快在中国商务部的官方表态中再次展现。2018年7月12日,针对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7月10日发表的《关于301调查的声明》,中国商务部在反驳的同时声称,“不管外部环境发生什么变化,中国政府都将坚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保护产权和知识产权,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鼓励竞争、反对垄断,继续推动对外开放,创造有吸引力的投资环境,坚定支持经济全球化”。

2020年8月25日,正在欧洲外访的中国外长王毅,同意大利外长迪马约会谈也声明,“中方愿与世界分享中国发展的机遇,中国越发展,对外开放的大门就开得越大。”8月24日的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习近平也强调,中国“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以及“要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中共高层的这种表态,表现在外贸资料上,就是虽然中国经济在2020年遭受疫情重创,一季度GDP(国内生产总值)萎缩6.8%,外贸(进出口)资料也随之降低6.4%,二季度GDP增长3.2%,外贸资料下降0.2%,虽然外贸资料增幅仍然是负数,但是需要看到的是,中国的这一资料是在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贸易降幅18.5%的取得,难能可贵,并不容易。

2018年9月20日,深圳市民中心上方出现无人机队摆出的“40”字样,寓意中国改革开放40周年。(视觉中国)

第三,中国对内改革仍将继续。

这一点,从近期中共推动的政法改革整风可以窥豹一斑。今年7月8日,中共政法委秘书长陈一新主持了一场主题为“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试点工作动员会”的内部会议。透过中共颇具特色的党语言风格的官方报道,如“刮骨疗毒式的自我革命、激浊扬清式的‘延安整风’”, 可以看出这场特殊的政法系统会议释放的讯号并不简单。加上“到2022年一季度前,完成全国政法队伍教育整顿任务”的表述,更是预示着从现在起至中共二十大,中共政法系统可能掀起巨大震荡。

从2013年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发布《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至今,从地方政坛到军队,从机构调整到全党整风,中共对内改革从未中断。包括今年7月底讨论下半年经济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强调“继续扩大开放”之前,也称“必须坚定不移推进改革”。

上个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十年文革刚刚结束,遭遇经济和政治双重浩劫之后,中国“向何处去”成为摆在中共高层面前的头等大事。彼时,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共领导层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

今天,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国也处于“发展的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中国等于又一次处在发展的历史关口。有足够的理由让我们相信,在深圳特区创建40周年的官方庆祝大会上,被外界预料将到场的习近平,应该会继续释放改革、开放以及自力更生(或者说做好自己的事情)的讯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