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Facebook头像更名“台湾外交部”民进党自嗨 然后呢?
7月12日,台湾外交部既低调装傻、却又高调的将Facebook头像图片原本“中华民国外交部”及其英文字样被删去,改为“MOFA TAIWAN”(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TAIWAN),中华民国不见了,反而意有所指“台湾外交部”。对此,有些台湾人乐见民进党政府如此“操作”,认为此举展现“台湾”主体性;反之,则认为民进党降低“国格”,只不过是在追求台湾内部的“大内宣”,还因此让台湾社会“误判”当今国际情势。
事实上,当台外交部官方fb更换头像后,在野的国民党立委随即抨击:“不要光把精神花在这种自降国格的文字游戏”,并质疑“拿掉中华民国有比较好看吗?”而台外交部副发言人崔静麟“疑似”装作未知情,向台湾媒体表达:“肯定本部fb小编的创意”;至于负面的评论则回应称:“不同意见没有评论。”
坦白说,台湾多数民众的内心或是民进党政府,其实相当清楚如此“操作”的手法,对于台湾向外表达“作为一个国家的主体性”并不足以撼动现有的国际现实。然而,民进党的操作是否真的毫无用处?
根据台湾政治大学选研中心2020年7月3日公布的最新民调指出,台湾民众对自己是台湾人的认同已上升至67%、而中国人的认同则掉到2.4%,曾是民意主流的“既是台湾人也是中国人”的认同,也只剩27.5%。
也就是说,这份数据在在显示,尽管我们认为民进党只要成为执政党,就大肆去掉“中国”、“中华民国”等不过仅是表面功夫,但深入台湾民众的内心,还是有其效果,且具有庞大的影响力。就像只要遇上选举季,即使民进党执政无突出表现,但只要扛着“台湾、台湾命运共同体”的旗帜,都能获得一定数量选民的青睐,甚至蔡英文还创下有史以来的得票记录。
而这般效果,犹如中共此前形容民进党的作为是“切香肠式的台独”,慢慢切、一步步切,最终就将任何与“中国”有关的元素扬弃,达成“台独”之实。但问题是,这样的作法对于台湾人渴求的“自主性”或“主体性”有何帮助?
以近期德国与台湾关系的例子来说,德国外交部副发言人于7月10日被媒体询问:“为何德国外交部官网的台湾旗帜被撤下?”德国官方提出解释称:“德国自始坚持的是‘一中政策’(Ein -China-Politik)”,至于为何近期德国外交部官网上的台湾图示被“特意”显白,并未多作说明。可想而知,很大的因素是来自中国大陆的压力,否则德国外交部官方所摆置的旗帜多年,何以在此时备受关注?
当然,民进党对于这类解释,不用想也可猜出“一切都是中共的阴谋”,由于中共的打压让台湾的国际空间越趋狭窄,而为了回应德国官方的动作,民进党也只能玩弄类似今日“外交部官方fb替换头像”的把戏,以此回应台湾民众不满的需求。
需了解的是,民进党此前为满足创党价值、不辜负支持者的期待,只要一上台就大张旗鼓地推动“台湾价值”,却因自身力量不足屡遭国际现实摧毁,只能从眼下可掌握的事实更替,如课纲、文物史迹等“改名”着手。这般操作手法宛如雪球般越滚越大,一边走向更为激进的手段,一边才能喂饱自己当初“培养”出的民意需求,就在这样的循环下,根本上难以应付关于地方建设、经济发展、社会福祉等人民基本需求,因为台湾舆论已然成为张牙裂嘴的“民意怪兽”,而“切香肠式的台独”是最快、也最容易满足民意的手段。
遗憾的是,当前国际情势瞬息万变,尤其中国大陆的全面发展,使两岸关系实力对比不复以往,若要想在国际上争取“台湾”空间,除了两岸关系打好良善基础之外,还需仰赖台湾各行各业的“软实力”。可惜的是,民进党政府即便深知个中道理,却执意舍近求远。纵然更改“台湾外交部”很爽,但不禁令人想问一句,然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