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出海:相比孔子学院 中国更需要李子柒和TikTok

撰文: 刘言
出版:更新:

在国际上引发广泛争议,原本隶属中国教育部的“孔子学院”,近日改由“民间公益组织”——中国国际中文教育基金会运营,按照中国官方的说法,这一中文教育基金会是由多家高校和企业发起成立的“民间公益组织”,将“全面负责运行全球孔子学院品牌”。

与此同时,中国教育部设立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替代教育部下属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即大名鼎鼎的“汉办”),负责国际中文教育。

孔子学院总部更名风波近日在舆论场引发广泛关注。(微博)

孔子学院本初的使命就是通过在中国境外的大学校园设立分支机构,提供培训课程及举办各种活动,以此推广汉语和中国文化,中国方面认为,孔子学院类似英国文化协会(British Council)、西班牙塞万提斯学院(Cervantes Institute)等其他国家运营的文化中心。

但是,现在不少西方国家已将孔子学院定性为中共外宣机构,美国、加拿大、英国、法国、瑞典和丹麦等国的不少孔子学院相继“被关门”,一些曾对孔子学院张开臂膀的外国大学,在此起彼伏的批评浪潮中也在重新权衡与孔子学院的关系。

《环球时报》引述分析人士的话称,孔子学院改由基金会运营这一变化旨在“打消西方对这一机构被用作中国意识形态宣传工具的误解”。对于中国官方正在做出的这些低调尝试,一些观察人士认为,孔子学院的这一“改革”或对那些反华情绪高涨的国家作用有限。

德国一孔子学院揭幕式。(网络图片)

孔子学院“其兴也勃焉”

2004年11月17日,美国马里兰大学与中国南开大学签署协议,决定在马里兰大学建立北美洲第一家孔子学院。几天之后,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于11月21日在韩国首都首尔正式挂牌成立。不久,欧洲第一所孔子学院也于2005年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成立。

作为中国一个语言培训和文化传播机构,孔子学院向公众开放,在推广中文的同时还开设书法、烹饪、太极拳等课程,举办公共活动和讲座。

经过10余年的发展,官方数据显示,中国目前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共有540所孔子学院,以及在当地中小学运作的1,154个孔子课堂。

“其兴也勃焉”,在中西关系结构性变化外溢作用深刻影响世界的当下,随着孔子学院在国际学术校园内的影响力日益增长,它也便成为了中西方在外交、贸易、科技、媒体等领域之外的文化抗衡新战线。

+1

西方的戒心

在美国全国学者协会研究项目总监蕾切尔‧彼德森(Rachelle Peterson)看来,“孔子学院限制了有关中国的论述,为中国政府的形象洗白,这种宣传手法不应在高等学府中存在。”

2019年8月,美国参议院议员约翰•肯尼迪(John Kennedy)提出《对各国资助美国大学校园机构的关切法案》(即“孔子法案”),该法案要求美国接受联邦资助的高等教育机构与孔子学院签署合同或者协议时,必须确保合同和协议中清楚规定对学术自由的保护、禁止在校园内使用外国法,同时对教学计划、教学活动、研究拨款和聘请决定有完全的管理权。2020年6月10日,“孔子法案”在参议院被一致通过,目前已提交到众议院审议。

另外一个《孔子学院透明法案》在今年3月提出后,目前也在美国参议院的审议当中。这一法案要求任何美国高等学府与孔子学院合作,则孔子学院教学内容必须与该高等学府本身的中文教育、中国历史课程、中国文化课程等分开进行,另外对孔子学院的员工和教授还要展开背景调查等。

西方对“孔子学院”的防患之心由此可见一斑。

自2004年底全球第一所孔子学院成立,目前在全球162个国家和地区已建有540所孔子学院。(多维新闻制作)

中国更需要哪种“文化出海”

不同于高调出海的孔子学院,一位来自中国四川大山的农家女子李子柒,通过拍摄演绎自己柴米油盐平常日子的短视频,不经意间在海外收获粉丝无数,2020年其在YouTube上的订阅数已过千万,超过媒体大鳄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订阅数。

“她是我最喜欢的博主,是一个大厨、艺术家、园艺家,我希望他们能加上英文字幕,我想知道她在说什么”,在You Tube的视频专辑下,来自美国、俄罗斯、伊朗、菲律宾、巴西……众多看不懂中文、听不懂中国方言的海外粉丝竞相向这个叫“李子柒”的中国女子表达着他们的喜爱。

李子柒的视频没有一个字夸中国好,但她委实讲好了中国文化,讲好了中国故事。

用葡萄皮染纱裙,手作编织毛衣,制作口红纸、眉黛膏,腌制腊肉、香肠与鱼鲞,日出摘花日落酿酒……在李子柒的视频内容中,散发着浓浓的中国文化的味道。

李子柒在YouTube受到热捧。(网络图片)

伴随着古风音乐,“兰州牛肉面”的短片画面呈现了制作面条的每一个细节,中国的餐饮文化扑面而来;在“文房四宝”视频中,从羊毛上整合而成的笔,自己打磨的墨水,由枯木开始的造纸,一点点研磨的砚台,中国传统的“笔墨纸砚”便这样毫无违合感地被西方观众们欣然接受。

这个中国大山里的女子在拍这些视频时,并未身肩传承千年中华文化的重担,想的也肯定不是如何帮助中宣部讲好“中国故事”,但恰恰于无声处做到了被西方众多网友接受的“中国文化输出”。

再来看一个例子,中国短视频应用抖音海外版TikTok几年时间悄然在海外成为极受欢迎的APP,被不少西方人赞为“社交媒体领域一个令人耳目一新的异类”,“使用起来确实有趣”。

作为制作和分享短视频的应用程序,TikTok“解决了Twitter以及所有人都试图解决的问题”,“也就是怎样让人们参与进来”。其母公司字节跳动表示,“字节跳动的内容平台使人们能够享受由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内容” 。

2020年5月,中国短视频应用抖音海外版TikTok斩获全球非游戏类APP下载量和营收的双冠军。(Reuters)

TikTok在海外推广时,并未标榜自己是中国产品在海外的杰出代表,是中国移动产品出海的新模式,它也并未去各国宣讲自己的愿景是“建立全球创作与交流平台”,但这个中国人推出的APP确实在海外火了,而且还不是一般的火。

市场研究公司eMarketer的报吿显示,TikTok美国用户群在2019年增长了97.5%;2020年将增长21.9%,达到4,540万人;在2021年预计将超过5,000万。2020年5月,TikTok在全球App Store和Google Play的下载量超1.19亿次,斩获全球非游戏类APP下载量和营收的双冠军。

抖音海外版TikTok的出海,从另一个视域来看也是将中国传统文化“出口”到海外。以越南版TikTok为例,传统汉服、水墨画、古筝古琴、陶艺陶瓷等“中国元素”视频数量为数不少,而海量的点击亦表达了当地用户对这类视频的喜欢。

无意讲述的“中国故事”与令人生戒的“文化输出”,孰高孰低不言自明。中国的文化出海,相比当初高调的孔子学院,还是更多些李子柒和TikTok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