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印对峙】从冲突到和解 暴露中印高层3大现实思考
发生在班公错以及锡金中印实际控制线(LAC)一带的中印互殴对峙事件一度呈现紧张态势后转向“降温”。6月8日中国外交部回应称目前中印边境区的局势总体稳定、可控,且表达了双方达成通过谈判解决冲突的共识。而在此前,印度外交部以及宣传媒体已发表与北京一致口吻的声明。
从5月上旬的冲突发生到6月初双方一致对外宣吿“协商解决”,这期间曾有解放军被印军俘虏,数名印军被解放军打伤的图片以及影片在网络传播,战机对峙、重兵备战、双方加紧投送武器的报道一时触动舆论神经。更有甚者,在中印几番“谈判”未果之下,有好事者美国主动寻求“调停”。在军事冲突的危险边缘,以及美国的高调寻求介入之下,中印是如何快速达成的共识,他们处理此次冲突的思路又是什么?
综合两方官方声音以及各界报道来看,总的来说,中印处理此次冲突的思路大致有以下三点:
其一,要和平不要战争,尽管印度方面一度传来强硬论调声称“印度的尊严不容挑衅”,但是很明显谁也没有扩大事态乃至挑起战争的意愿。这是此次中印冲突得以在较短时间内进入沟通渠道的原因,也是双方最基本也是最根本的共识。尽管期间曾一度发生两方人员严重受伤的情况,但是双方士兵没有打破30年来所遵守的“不得相互开枪”的不成文规则,而且目前尚未传出死亡案例。
实际上,数十年来,中印虽然在边境地区多发对峙,但是双方本质上都无意扩大事端。在双方都加紧在边境部署,扩大实际存在的行动中,这种低强度的摩擦、对峙与冲突是难以避免的。但是在发生冲突时,双方又能快速地稳定局势,这既说明双方有一个成熟的机制来管控分歧,也说明双方在这一点上的共识大于争议。
其二,中印两国都绝不允许边界争端国际化,引狼入室。世界上两个人口大国的边境争端成为多方国际政治力量介入下的国际争端是一件不可想象的事,尤其是当美国总统特朗普(Donald Trump)上台后,将亚太战略调整为印太战略后,印度在中美之间的角色更加凸显。
于是可以看到,中印冲突之后,特朗普公开喊话称美国已准备好、愿意且能够调解和仲裁中印的边境争端。尽管印度在中美关系交恶的背景下极有可能获得一种心理优势——即借助美国力量对华施压,但是印度总理莫迪(Narendra Modi)显然并不真的欢迎美国介入。当特朗普声称在中印冲突期间其曾与莫迪通话讨论了该话题时,印度方面竭力澄清没有通话。无论那通“电话乌龙”的背后是什么,结果就是中印不约而同地拒绝了美国的介入,而且用词是极为直白且不留情面的,“两国有能力通过对话协商妥善解决两国间的问题,不需要第三方介入。”
关于原因,对于印度来说,其拒绝特朗普的首要因素就是其“战略自主”的外交政策,不会因为美国能帮助其提升在亚洲的竞争力就对其产生依附心理,而且新德里对在克什米尔发生的第一次印巴战争后的国际调停记忆犹新,前车之鉴犹在,莫迪不会重蹈覆辙也在情理之中。以莫迪这样的政治强人,深知请神容易送神难,因此,拒绝美国几乎是一个不容怀疑的选择。
正如上文所说,更为重要的原因是,中印在解决边境问题上有既定机制,且至今中印谁也没有改变现状的迫切意愿。
第三,为什么要快速解决?
根据多方面消息,从2020年5月中印冲突以来,双方已进行过多轮会谈,最近的两场分别是6月5日中国外交部亚洲司司长吴江浩同印度外交部东亚司联合秘书史耐恩(Naveen Srivastava)举行的视频会议,该次会议后,双方同步称将和平协商处理分歧。6月6日,中印双方再举行军长级会谈。在此次会谈后,印度外交部宣称双方一致认为,不仅要和平解决边境争端,还需要快速解决,速度是“至关重要的”。
从数轮会谈到高层级接触的速度较之以往洞朗对峙等事件的处理显然更快,陷入对峙的中印为何如此急于平息局势?
其实,除了在中印对峙外,印度军警也正在印控克什米尔与叛军和游击队展开激战。印度在边境地区呈现两线作战状态。对于印度来说,其需要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是目前印度新冠肺炎的感染病例已达26.7万,更为恐怖的是,数据显示,印度进来的新增正呈指数级增加。对于莫迪来说,如何应对疫情以及确保国内经济民生才是其目前最棘手的问题。而在6月5日的那场中印会谈中,中国官方发布的信息显示,当时双方谈到了中印抗疫合作的话题。
对于中国来说,2020年同样是一个极具挑战的节点。中国虽然摆脱新冠疫情的肆虐,但是受疫情冲击国内经济民生问题凸出。此外,在中美关系进一步紧张,面临的国际压力增大之下,北京要解决香港问题,还有着手应对愈发严峻的两岸局势。
2020年的中印对峙,在双方看来显然只是一朵小水花,在各自都面临正在到来的大风浪之际,所谓的边境冲突也就不那么敏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