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北京为何此刻重提“八二三炮战”?

撰文: 张育铭
出版:更新:

5月29日,在全国人大委员长栗战书在《反分裂国家法》15周年座谈会上强调,不放弃以“非和平手段”达成两岸统一的目标,不过也有予以但书:这是针对“台独”分子或外国势力。当晚,央视马上推出“一九五八炮击金门”纪录片,其中释放的政治讯息有待细细解读。

首先从时间点来看,有两处“不合时宜”:北京的《反分裂国家法》公布和实施日是2005年3月14日,今年5月29日并非整十五周年的日子,不过这或可用疫情期间延期来做解释;另外则是“一九五八炮击金门”是发生在1958年8月23日,而今年亦非纪念“八二三”的重要纪念年份(非逢五、逢十),因此如果把这两起事件和人大通过“港版国安法”连系起来看才有连贯性,均是北京对于港台“一国两制”的处理方式,而其背后喊话对象都是对准美国。

“一九五八炮击金门”纪录片在这个时间点播放,除了做为内宣之外,也具有四个政治意涵。首先,强调台湾问题是美国介入中国内战的历史遗留问题。其次,对美释放中国对于“一中原则”所愿付出的军事代价。再者,严格来说,两岸并未停止内战状态,这也是为之后潜藏的台海军事冲突预留伏笔,例如近期十分受到关注的东沙群岛兵推。最后,彰显北京对于两岸统一的决心。

从北京对于蔡英文“520”就职演说后的反应可知,北京认为台海局势的谈判对象已经可以略过台湾,直接跟美国进行各种层面的对话,连带地台海变成中美博弈和交锋的“战场”。从“八二三”的历史记忆可以清晰回溯,倘若没有美国介入,大陆“定要解放台湾”早已成真。

而“八二三”炮战也涉及到中共对于“一中原则”的坚持。根据长期关注金门议题的罗德水先生表示,毛泽东当时致信国防部长彭德怀,亲自部署炮击金门。信中写到:“准备打金门,直接对蒋,间接对美”。毛泽东的信中包含了中共中央决定打金门而不打台湾的策略思想,反映出中国共产党处理中美蒋三角关系的指导方针。

金门炮战影响深远。图为台湾方面的美制八吋榴弹砲。(资料图片)

简而言之,连日攻打金门,不是要占领金门,而是为了“一个中国”的口号而打。另外当时“中美共同防御条约”内容仅有台湾本岛,若解放军直接攻打台湾,势必受到国际制约,但金门等沿海小岛就不同了,那里没有美军驻防,如果美国出面干涉,只能在全世界面前暴露它介入中国内战的侵略立场。

北京当时打的算盘,是借由炮打金门测试底线,摸清美国人对当时国共内战的态度,更警吿“一中一台”、“两个中国”都是北京不允许的,因此毛泽东下达“打而不登、封而不死”、“只打蒋舰、不打美舰”的指令。换言之,目前北京重提“八二三”便是要向美突显“一中原则”的决心和所愿付出的军事代价。

此外,大陆对内虽然强调和平统一,但“不放弃武力”仍然是和“境外敌对势力”斗争的不二法门,而透过“八二三”的历史记忆可以发现,虽然目前两岸之间充斥和平交往和良善互动,但其实两岸仍然处于“内战”状态。而这样的说法,也让大陆民众更容易接受两岸未来恐存在军事冲突的情况。最后,对于大陆民众来说,“八二三”纪录片的播放,便是彰显即便“美帝阻扰”也无损北京统一两岸的决心,甚至此讯号一出,更有民众认为,这表示“有生之年”能看到“台湾解放”、“祖国必然统一”的局面。

虽然“一九五八炮击金门”纪录片被认为是中共对于大陆民众的宣传,但对于台湾政府和民众来说,其实也释放出一定程度的政治讯号,也显示随着中美局势的恶化,未来两岸之间的军事对峙和摩擦势必将逐渐增加,而这可能并非台湾民众所乐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