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人造牛市”走到几时?

撰文: 陆一
出版:更新:

A股成交额已连续22个交易日突破1万亿元,这个趋势还很强劲。“9·24”政策出台,扭转了市场预期,提振了流动性。央行首次为股市融资新设两项货币工具(互换便利和再贷款),大大超出了市场预期。当前,A股仍处于活跃资金持续入场主导下的政策博弈交易阶段,政策预期主导短期行情,政策信号依然积极,以个人投资者为代表的活跃资金持续入场。

很有意思的是,A股股指在一定幅度内反复调整,而政策层还在释放信号将会不断出牌,这就不断给到市场新的预期。市场自然是感到兴奋的,但同时也有困惑:政策为何突然刺激股市?进而也在问,本轮刺激到什么时候为止?笔者认为,答案是到“牛真的来了”为止。

了解中共操作的人都知道,市场一直都很期待“政策”,但中央政策并不会真正“服务”于市场,我们都知道“政策市”究竟指什么。然而,直到这次央行首次为股市融资新设两项货币工具(互换便利和再贷款),好像这个风向有些变化,而之所以有这个变化,是因为A股的定位正在改变。

过去高增长、工业化、城市化、房地产化的时代,基建、工厂、住宅、商业等投资需求大规模增长。为了高效地集中和动员社会资本,拉高储蓄率和投资率,政府构建了以国有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核心的金融体系,大规模地投资基建、制造业和房地产。这是大投资、重投资、大类消费时代,也是商业银行的黄金时代。

2024年10月8日,北京,十一节后股市千股涨停,截至收盘,沪指涨4.59%,深成指涨9.17%,创业板指涨17.25%。(视觉中国)

如今,中国正在进入后工业化、后城市化、后房地产化时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时期,房地产投资、城投债投资下降,传统基建和制造业产能过剩,开始转向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阶段,大力投资新能源、新基建、新制造和“卡脖子”技术。近几年,两个时代切换面临挑战,新旧动能转换处于阵痛期。由于私人部门收入占比较低,有效需求不足,叠加高负债、低预期,私人部门投资和消费增速下降,政府投资步伐放缓。今年前三季度,宏观经济下行压力增加,企业和居民部门缩表穿过金融系统,在加速器效应下流动性加速萎缩,广义货币(M2)同比增速下降,狭义货币(M1)同比持续下降。在价格端,流动性下降引发市场价格下跌,大宗商品和消费品价格低迷,PPI连续20多个月下跌,CPI连续10多个月在1%以内,房地产、股票等资产价格也下跌,金融资产收益率全面走低。

进入9月份,宏观政策短期的首要任务是遏止流动性下滑。在过去以商业银行、间接融资为主的金融市场中,房地产和城投债是商业银行投放贷款的两大渠道。但是,由于房地产市场全面下行和地方城投债被约束,商业银行的信贷通道受阻,货币政策传递效率下降,大量资金空转。

2024年6月30日,深圳福田,一房地产公司开发建设的楼盘。(视觉中国)

这时,央行的流动性投放面临难题——央行把基础货币投放到商业银行,商业银行难以将贷款像过去一样发放出去。有些经济学家呼吁恢覆房地产、城投企业的融资和提振流动性的功能,但是,这又相当于恢覆到过去的借债投资模式,无法推动新旧动能转换。而且,当前这种金融市场的投融资属性及其引发的流动性问题,导致一级市场融资大幅度下滑,科创资产估值大幅度折损,破坏了技术创新与独角兽成长。

过去几年,政府通过集中金融资源为新动能、新产业、新技术提供融资,以打造新动能。例如,央行为新技术、设备更新领域专门设立了再贷款工具,窗口指导商业银行为新产业提供贷款,推动上市公司收购“独角兽”等创新型企业;证监会将IPO政策向“8+9”产业倾斜;地方政府设立的产业母基金和国有创投扮演天使投资、风险投资角色,投资一些科创企业,国有投资资金占比达到85%。

不过,这些尝试效果不佳。一方面,由于股市、债市机制不完善,股票价格下跌,IPO政策不稳定,创投市场流动性枯竭,创新型企业面临生存挑战;另一方面,集中金融资源的操作与科创市场化行为不匹配,国有商业银行的储蓄和国有创投企业的资本属于安全资本,不能投入到高风险的科创资产上。

图为2007年9月29日,中国重庆,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大楼附近,一个正在施工的建筑群。(Getty)

根本上说,政府主导、商业银行和国有机构的投资行为,与技术创新的市场规律不匹配。所以,当经济进入后工业化、后城市化、后房地产化时代,政府需要找到一个能够为新技术提供融资的市场,找到一个新的流动性投放的渠道,发展与之匹配的金融市场。这个市场就是资本市场,即以股市债市为核心的直接融资市场。

今年以来,决策部门意识到,高质量发展、发展新质生产力、“卡脖子”技术融资,需要股市、债市直接融资市场,提出大力发展投资银行的和资本市场。

特别值得注意到的是,政府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打通社保、保险、理财等资金入市堵点。今年以来,汇金公司、险资大规模增持股票。在这次政策组合中,央行首次为股票融资设立了两项货币工具(互换便利、再贷款),为投资银行(保险、基金、证券)和商业银行提供流动性,支持股票回购、增持,以改善股票市场的流动性。

10月31日:A股三大股指集体收涨 券商、房地产涨幅居前(视觉中国)

政府这么做,是希望将股市打造为激活流动性的渠道。在高增长、工业化、城市化时代,对应的金融市场是商业银行,而在高质量发展阶段,对应的金融市场是资本市场。股市必须要为新动能、新产业、新制造、新技术提供融资支持,以促进技术创新和新旧动能转换。这就是政策转向刺激股票市场、鼓励发展资本市场的原因。

在10月18日的金融街论坛年会上,潘功胜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宏观经济政策的作用方向应从过去的更多偏向投资,转向消费与投资并重,并更加重视消费。”“在高质量发展阶段,投资需要根据经济结构调整的方向有增有减,更多投向科技创新、基本民生等领域。我们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著力增加居民收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促进扩大消费。”

这是金融层面对实体经济实打实的刺激,而且是规模和刺激力度是空前的。最近两周,政策发布会可谓一个接著一个。从金融到财政,从股市到楼市,从谋定方向,再到如何部署落实,全面刺激,全面释放经济改革的决心,愈来愈具体,也愈来愈清晰。而且这种频率和动作是过去十多年来,非常罕见的。

正如摩根大通的研判所说:“这一揽子政策超出了市场预期,可以说是中国自2015年以来最全面的宽松措施……个别措施并不令人意外,但整体力度超出预期,并且一揽子政策的同时推出,明显旨在恢覆市场信心。”摩根大通的看法,基本上就是外资的看法。

可以说,这一个月来,虽然股指上下波动,似乎没有一个明显破位上行,但整个国内外的投资者都在提升对中国经济的正面看法,也逐步突破了两年来的投资压抑,真金白银地开始加仓、押注。

上海广东路和西藏中路的交叉口都市总部大楼外,被当地人称做“马路股市沙龙”。(联合报)

股市不仅仅是经济的晴雨表,更是信心的指向标。大家都看准了现在是国家队在护盘,本轮牛市绝不可能会半途而废,更不会几周就结束。

2019年,股票仅占中国家庭资产的2%,而美国则约为三分之一。中国是世界上储蓄率最高的国家,即使将其中一小部份资金转向股票,也将提供大量流动性和购买力,有助于提振股价和市场情绪。而居民的消费数量和质量本就是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的重要推动力。

怎么激发消费市场?提振股市——让百姓在这个市场有钱赚,敢于投资。降低贷款利率——让利于民,让老百姓有更多的钱去消费。大规模财政刺激——政府培育消费,消费激活市场,市场引领企业,企业扩大投资……对于政策层来说,要想打造长牛、慢牛,就需要一场“疾风细雨”。 “疾风”是迅速提振股市信心,“细雨”则是通过一系列的组合拳,激活经济基本盘,从而实现中国经济的向上提速。如此,这也就契合了经济学的常识:股市是经济的晴雨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