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75周年|读懂中国,从北京中轴线开始

撰文: 泉野
出版:更新:

提到北京你会想到什么?是万里长城,还是紫禁城,抑或是天安门广场?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北京中轴线始建于元,成型、丰富于明清,发展、传承于近现代,是逾7个世纪城市历史遗存不断累积叠压的结果。该中轴线全长7.8公里,由15处遗产构成要素组成。中轴线北端为钟鼓楼,向南经万宁桥、景山,过故宫、端门、天安门、外金水桥、天安门广场及建筑群、正阳门、中轴线南段道路遗存,至南端永定门,太庙和社稷坛、天坛和先农坛分列中轴线东西两侧。

2024年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举行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全要素、一次性列入《世界遗产名录》。(香港01)

国庆长假前,《香港01》记者由南向北行走了这条中轴线,不得不说,这不仅是北京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和精神座标,也蕴含着中国的秩序观、天下观。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读懂了北京中轴线,也就在一定程度上读懂了中国。

为什么这么说?

首先,北京中轴线很好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和”、“中”。比如人们熟悉的“和而不同”、“中道”、“允执厥中”等,中国古代典籍将都城选址的“择中”位置与天地万物的调合、国家社会的安定紧密联系在一起,北京中轴线尤其是这一文化和理念的体现和承载。

+3

其实这一理念也体现在中国对外关系政策中。比如俄乌战争爆发后,国际社会纷纷猜测和追问中国究竟是挺俄还是挺乌,还有不少声音要求中国谴责俄罗斯的战争行为。但中国始终没有站队,因为基于中国政治文化的惯性,这并不是一个非黑即白的选择题,而是有着复杂的过程和历史经纬,唯有“中道”才可能找到停战促和的有效路径。

再比如中美冲突,习惯了霸权替代逻辑的美国坚定认为强国必霸,所以必须在中国将强未强的时候将其遏制住,而在中国看来,中国自古以来就不屑于改变异族的宗教信仰,也对扩张领土并不热衷。9月初在2024全力以赴峰会(ALL-IN SUMMIT 2024)上,著名国际关系专家、芝加哥大学教授约翰·米尔斯海默和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哥伦比亚大学教授杰弗瑞·萨克斯的对话很能说明问题,前者完全站在美国的利益和立场上,后者则尽可能站在第三方乃至人类的立场上,自然高下立判。

其次,北京中轴线内含着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中华文明被认为是持续时间最长且唯一一个从未中断的古老文明,从文明的载体来看,中国几千年来虽然政权不断更迭,但政治传统和文化传统始终保持着连续性。这一点,从北京中轴线所承载的元、明、清历史就不难看出。在景山公园,至今还保留着明朝最后一位皇帝明思宗崇祯的自缢和殉国遗址。

+4

也因为这样的连续性,每一个新朝代的建立,都强调本朝对前朝的继承和革新,而非简单的推倒重来、崩溃重建。即便到了现代,中国共产党作为唯一执政党,也不断强调政治继承的连续性,对前任绝不会全盘否定,邓小平推动的历史决议对毛泽东“三七开”的评价,就是很好的说明。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在《论中国》中也说,中国的每一次分裂都被视为不正常的暂时现象,每次改朝换代后,新朝均沿袭前朝的治国手法,再次恢复连续性,中华文化的精髓历经战祸考验,终得以延续。

最后,北京中轴线体现了中国一贯的“隆礼重法”。礼部是中国古代最重要的部门之一,在中轴线上,为礼仪服务的区域占有重要位置,重要的礼仪建筑、必需品、仪式和王朝帝国的治理位于这里,皇帝的言行举止也历来受到严格的“礼”的限制。

什么是礼?荀子认为,“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无求。求而无度量分界,则不能不争;争则乱,乱则穷。”国家自然难以接受不受节制的欲望,因而采用礼制,为的是“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让欲望追求与物质供应能够维持平衡,有序发展,社会才不至于“乱”及“穷”,这就是建立礼制之所指。

权力、自由、共同体、社会关系都是社会存在的要素,任何一种要素被过分突显,都可能破坏人自身以及共同体内其他人的权利。这就是为什么不少人认为礼是法在中国的补充,甚至法是礼在中国的具体实现。历史学家王赓武在《王赓武谈世界史 欧亚大陆与三大文明》一书中直言不讳说,“礼”是一个绝妙的概念,在某种程度上说,它是中国的法治替代品,但它并非处处令人满意,因为要想把它制度化是非常困难的,仪式方面除外。从这个层面就很容易理解,为何中国的法治建设如此艰难,同样也可以理解,为何中国在接待外宾和举行主场外交时要如此“隆礼”。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随着中国的崛起,世界范围内都面临着认识中国和认识中国共产党的迫切命题,虽然拜登上台之初就将21世纪定义为民主与专制的对决,但显然这样的二分法并不足以概括中国。看今日之中国,就不可能不了解她的过去,不了解她的过去,就不可能预测她的未来。而要想读懂中国,不妨从北京中轴线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