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改革开放|三中全会7月召开 延迟是因为谋划重大举措

撰文: 应濯
出版:更新:

4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决定7月在北京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这意味着去年下半年便开始受到外界关注却迟迟未有召开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正式确定会议时间与会议主题。

值得注意的是,“香港01”早在1月4日的文章《全面改革开放|三中全会为何迟迟不开?或有大动作在筹备》便已经作出对三中全会主题的预判分析:“从最近中国高层的风向来看,‘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有可能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因为不论是习近平考察上海、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30周年讲话、新年贺词,还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在反复强调‘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目前中国语境下,‘中国式现代化’已经上升为最大的政治,而改革开放又是‘决定中国式现代化成败的关键一招’。既然这样,让‘中国式现代化’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在当前现实下有更加具体的指向,甚至据此进行必要的大动作,有可能是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主题。因为这既是延续改革开放以来三中全会传统,又是当前中国凝聚人心、激发活力与创造力的必由之路。”

应该说,二十届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既符合当下的现实,又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理性选择。近年来,在内外复杂因素的叠加冲击下,中国经济增速减缓,社会层面信心不足,阶层固化问题和青年失业问题都比较突出。去年底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进一步推动经济回升向好需要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主要是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风险隐患仍然较多,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外部环境的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上升。”正因这样,许多人期盼当下中国通过进一步改革开放来走出困境。

因为经济增速下滑与阶层固化相叠加,许多年轻人陷入“躺不平、卷不起”的两难困境。(资料图片)

自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启动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通常都会作出重大决定,多数时候与经济社会改革发展问题相关。比如,十二届三中全会让中国经济改革从农村走向城市,十四届三中全会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构筑“四梁八柱”,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主张“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013年习近平曾说过:“改革开放以来历次三中全会都研究讨论深化改革问题,都是在释放一个重要信号,就是我们党将坚定不移高举改革开放的旗帜,坚定不移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1984年的十二届三中全会是在十二大的两年后召开之外,历届三中全会都是在每届全国党代会的次年召开。通常而言,三中全会在9月到11月召开,只有十九届三中全会因为涉及“党和国家机构改革”在2月召开。二十届三中全会在今年7月召开,距离二十大的召开将近两年之久,是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以来召开时间与党代会间隔最长的一次。为何会这样?合理的解释是因为三中全会重点研究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问题,将会涉及重大改革举措,所以需要在正式召开会议之前进行更长时间的工作准备与铺垫。

2024年3月27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强调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新华社)

今年2月19日,习近平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上强调,“今年是全面深化改革又一个重要年份”,“要科学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聚焦妨碍中国式现代化顺利推进的体制机制障碍”。3月27日,习近平在北京会见美国工商界和战略学术界代表时又说过:“我多次讲过,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中国的改革不会停顿,开放不会止步。我们正在谋划和实施一系列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为包括美国企业在内的各国企业提供更广阔发展空间。”现在看来,习近平说的谋划“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正是对应二十届三中全会的会议主题。

今次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在公布三中全会时间与主题时还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时期”,“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

1949年以来的新中国发展历史表明,实事求是地推进改革,将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转化为源源不断的活力与创造力,是中国崛起的关键。在近年来许多人对未来感到迷茫和疑虑的形势下,二十届三中全会应该像改革开放以来多次进行的切实有效改革那样宣示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决心,以实实在在的政策凝聚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