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红线试探时代结束 内地微信公号为何遭封杀

撰文: 香港01记者
出版:更新:

6月8日,内地网络管理部门对一批借助社交网络进行传播的自媒体进行关停,引发争议。《多维新闻》分析认为,长期以来中国政府作为监管方,与被监管的网络自媒体互相谨慎试探彼此红线的时代已经结束,中国政府已经有了明确的理念开始管治网络自媒体。

新浪微博管理员发布《关于关闭炒作低俗追星帐号的公告》,对存在“严重编造传播谣言”、“诋毁他人名誉”的多个低俗追星帐号予以关闭,并公布关闭帐号名单 。(VCG)

在6月7日,“卓伟”、“全民星探”、“名侦探赵五儿”、“风行工作室”、“娱乐圈揭秘”、“八卦_我实在是太CJ了”等一批明星八卦相关的帐号,在微博和今日头条等平台被封掉之后, 8日晚上7点左右,借助微信进行传播的公众号“毒舌电影”、“关爱八卦成长协会”、“南都娱乐周刊”、“芭莎娱乐”等25个微信自媒体公众号被封号。被封号的公众号页面显示:帐号涉嫌违反《即时通信工具公众信息服务发展管理暂行规定》。

因为这些自媒体公号分别拥有大量的订阅读者,因此这次“封杀”,在内地舆论场引发了广泛的争议:

从此以后,祖国大好河山一片和谐繁荣景象。以后,尖锐的批评是肯定不被允许的;接著,温和的建议也无法接受;然后调侃也不行,大家只好沉默;后来沉默也不行了,大家必须赞美;最后,赞美得不起劲的人也会面临危险。政府的手伸的太长了,文艺应该是自由的,思想不能被控制。政治方面不能瞎说,现在娱乐圈也不让八卦了,那我们网民还能讨论啥?讨论养生吧。这么多年了,还是老一套。人民日报刊登个文章,然后收拾一批。说是要罚不守规矩的,其实这种方式自己本身就不讲规矩。

同时,据大陆媒体报道,北京市网信办依法约谈微博、今日头条、腾讯、一点资讯、优酷、网易、百度等网站,责令网站切实履行主体责任,加强用户帐号管理,积极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健康向上主流舆论环境,采取有效措施遏制渲染演艺明星绯闻隐私、炒作明星炫富享乐、低俗媚俗之风等问题。

多个微信公众号被“封杀”。(网上图片)

“封杀”之前的铺垫

关注大陆媒体生态的分析人士认为,此次对于娱乐新媒体大规模“封杀”并不意外,因为官方早已做好了铺垫。近期,中国网络信息监管部门多次出手对网站运营方加强监管。就在今年5月底,网信办出台的《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将公共社交媒体帐号也纳入管辖范围,并规定只有新闻单位(含其控股的单位)或新闻宣传部门主管的单位才能申请获得互联网新闻信息采编发布服务许可。

6月1日实施的《网络安全法》中,也规定了“任何个人和组织不得利用网络从事侵害他人名誉、隐私、知识产权和其他合法权益等活动;发现违规的,政府有权处置。”

对于此规定,内地新媒体从业者普遍认为官方正在“收紧口袋”。据《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管理规定》介绍,新闻信息主要包括有关政治、经济、军事、外交等社会公共事务的报道、评论,以及有关社会突发事件的报道、评论。

事实上,对于哪些新闻可以发很多公众号还是疑惑,每个地域对“新闻”的管控范围也不一致。近日,有运营者在其公众号论坛上发布了当地公路塌方道路不通的消息,被当地有关部门查询。此外,对当地的其他民生资讯,该公众号也表示处处受限,不再可以想发就发。

“毒舌电影”等多个内地微信公众号被封,目前已无法查看。(网上图片)

言论自由与恶评伤害电影产业

内地网民对于政府叫停侧重娱乐八卦帐号的做法颇多认同。不过有网民担心,政府此举是否有违言论自由之嫌。

更多的讨论焦点却落在了“毒舌电影”这个公号之上。与其他被封杀的新媒体公号不同,“毒舌电影”主要聚焦电影评论,在内地拥有数百万的订阅用户。目前该公司已经完成A轮融资,由贝塔斯曼亚洲投资基金领投,据悉称此轮融资完成后估值3亿元人民币。

对此有网民质疑,如果封掉那些关注艺人八卦的公众号是为了治理内地网络环境,那封杀掉读者评价较高的“毒舌电影”,让人疑惑此轮封杀的标准是什么。值得注意的是, “毒舌电影”曾频繁批评中国电影的质量不尽如人意。在2016年年末,官媒《人民日报》曾刊文,认为“恶评伤害电影产业”。

6月7日下午,北京市网信办约谈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同日,包括中国第一狗仔卓伟、名侦探赵五儿、八卦_我实在是太CJ了在内的多个微博娱乐八卦大号被关闭。(VCG)

中国政府VS私人媒体

海外观察人士将此次中国政府对新媒体的管理称呼为“扩大化”,因为中国政府通常在时政新闻领域比较谨慎,甚少波及娱乐新闻。

有大陆媒体从业者表示,此事件真正要关注的问题是,在中国,因为其社会主义国家属性,因此过去六十余年一直坚持“党管媒体”的原则,无论是哪家媒体,即使是以“敢言”著称的《南方周末》,都是“党报”,隶属中共。因此1949年之后,内地几乎就没有出现过“私人媒体”的概念。

但是伴随著新媒体的蓬勃发展,包括“毒舌电影”在内,都是不折不扣的“私人媒体”,不隶属任何一个报业集团。如何应对这种新的媒体业发展趋势?当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遇到新的产业管理问题,中共该如何应对以微信公众号为代表的私人媒体?这考验监管与被监管的双方。

如果说此前,他们都在谨慎的试探彼此的红线,今天伴随著一系列网络法规的颁布,这种试探结束,中国政府似乎有了新的对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