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中国成功在南海开采“可燃冰” 又多一张“王牌”?
据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18日宣布,经过8天的稳定开采和产气,中国在南海神狐海域进行的“可燃冰”(甲烷气水合物)试采获得成功,中国也成为全球首个可在海底“可燃冰”试开采中,连续稳定生产天然气的国家。央视报道,国土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副局长李金发表示,此次成功开采意味著“可燃冰”离商业性开采的距离已不远,在2030年前,希望可对“可燃冰”进行商业性开发利用。而俄罗斯媒体则称,中国正在引领新一轮“天然气水合物”革命,或将改变整个世界能源利用格局。
“可燃冰”燃烧可产生巨大能量
“可燃冰”也被称为“甲烷气水合物”或“天然气水合物”,是天然气(甲烷)与水份子在低温、高压的环境下所产生的结晶体,由于形成“可燃冰”的条件严苛,早期科学家认为只有在外太空的低温高压环境中,才能天然形成“可燃冰”。可是后来在地球上许多的海底沉积物下,找到了“可燃冰”的踪迹,科学家逐改变探索方向,最终在陆地上的永久冻土带、北极海底等低温高压区域,发现大量的“可燃冰”。
“可燃冰”不但可以直接燃烧,还能产生比煤、石油、天然气等高出数十倍的能量,并且没有燃烧残渣生成,因此早被视为“新一代清洁能源”。据2016年发布的《中国能源矿产地质调查报告》估计,中国可燃冰蕴藏量超过1000亿吨石油当量,足够中国使用数百年。不过,由于“可燃冰”矿多藏于海底深处,开采困难,就连拥有先进技术的美国、日本等国家,也无法进行全面商业开采。此外,如开采的过程中发生气体泄漏,会污染海底脆弱的生态系统。
俄媒﹕中国又多一王牌
中国2013年在珠江口盆地东部海域发现超千亿方级“可燃冰”矿藏,其后2015年在神狐海域发现超千亿方级的“可燃冰”矿藏,为“可燃冰”试开采提供了重要试验区。《俄罗斯报》网站认为,“可燃冰”本身并非革命性的发现,但迄今为止没有国家下决心开采,只有中国实现了开发“可燃冰”,令中国在与美国竞争时又多了一张王牌。塔斯社则称,开采“可燃冰”的技术完全可能使世界油气价格“崩溃”。
而《人民日报》则刊文称,南海神狐海域“可燃冰”储量只是中国“可燃冰”蕴藏量的冰山一角,科学家认为“可燃冰”是能够满足人类使用1000年的新能源,是今后替代石油、煤等传统能源的首选。此次试采成功意义重大,犹如打开一个可采千年的宝库,甚至可改变世界能源供应格局。
其实“可燃冰”的优点早已吸引了其他国家竞相研究开采手段,除中国外,美国和日本也在试验开采可燃冰,不过日本在早前试采“可燃冰”时,因海底砂石流入开采井而被迫中止;中国此次成功开采,在技术领域上一举超越了美国和日本。可是中国成功开采“可燃冰”,可能会令其他在南海与中国有主权争议的国家,为保护自身利益,抗议中国独自进行开采试验,令南海局势再生争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