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怒江水电项目有望全部停工 能源导向转为旅游导向
据《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报道,中国政府或出于环境及经济考量,停止于怒江修筑水电站。据悉于中国各大主要河流之中,惟独怒江主河道未曾建有水电站,虽则政府已于其支流兴建数以百计小型水电站。
早前,云南省委书记李纪恒宣布,禁止于怒江支流修建小型水电站,又会申报怒江大峡谷为国家公园,外界视为改变怒江发展方向,由能源导向转为旅游导向。至于大型水电站,审批权在于中央政府,但地方政府既然另辟发展路向,停建大坝,环保人士都抱持乐观态度,猜测大型水电计划或会相应停工。
据该报引述专家所言,除了顾及生态环境外,近年中国经济放缓,电力需求下降,大型水电项目已不合时宜,叫停怒江建设不足为奇。其实,根据中国“十三五”规划,“绿色”正为发展理念之一,强调要兼顾环境保护及经济增长,云南政府推动怒江生态旅游,除适应市场供求变动,亦有其长远发展考量。
环保与经济之争绵延十多年
其实早于2000年,中国政府已有意开发怒江主河道,计划于该流域建造13座大坝,其后迫于环保份子及居民抗议,于2004年决定搁置发展方案。至2012年,传出政府重启筑坝计划,引发中外舆论激辩,如美国《纽约时报》便发表长篇专题文章,指责该计划无异于一场“灾难”,摧毁怒江生态和当地居民生活。
虽然如此,中国政府仍指示中国华电集团规划5座大坝工程,选址包括怒江于西藏及云南流域,直到如今才稍见停工搁置迹象。
几年前重启计划消息一出,不只国内环保组织及当地居民群起反对,怒江下游国家如缅甸及泰国亦表示关注。
改变发展模式有助释除邻国疑虑
此外,几年前重启计划消息一出,不只国内环保组织及当地居民群起反对,怒江下游国家如缅甸及泰国亦表示关注。此因中国位于上游,如大肆兴建水电站的话,或会影响下游水流量,导致旱涝不定,又或截断鱼群上溯繁殖之途,影响渔民生计。
假如中方确实于怒江流域停建大坝,改行生态旅游,不单可探索新经济发展模式,亦较能释除邻国疑虑。实则对于西南边境水资源纠纷,北京已著手建立管理制度,例如牵头成立澜沧江-湄公河合作机制,成员包括中国、缅甸、泰国、越南、老挝和柬甫寨,主要任务之一即为设立水资源中心,协调流域各国的发展计划,以期可更有效管理跨国水资源。